[发明专利]一种高阶曲率校正基准电压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1170.4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0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宁宁;张阳;张启辉;吴克军;何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闫树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阶曲率校正基准电压源。本发明利用简单的分流电路对PTAT电流进行分流,从而产生一支CTAT电流,简化了CTAT电流产生电路,减小版图面积与设计难度;引入了一个新的正温电压对阈值电压进行预补偿,减弱对后级补偿电路的补偿能力的需求,保证两个PMOS管都工作在正常饱和状态;并利用分段电流曲率校正技术,得到了一个高阶曲率校正的输出基准电压。此外,本发明的基准电压源未使用电阻以及运放,有效地减小整个基准电路的版图面积和设计的复杂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率 校正 基准 电压 | ||
【主权项】:
1.一种高阶曲率校正基准电压源,包括启动模块、正温电流产生模块、分流模块、VTH预补偿模块、高温电流补偿模块、低温电流补偿模块和电压叠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模块用于使整个基准电路摆脱“0”简并偏置点,由PMOS管MSP1和NMOS管MSN1~MSN2组成;MSP1的源极和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SP1和MSN2的漏极与MSN1的栅极相连,MSP1和MSN2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的VQ节点相连,MSN1的漏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的VBP节点相连,MSN1和MSN2的源极以及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所述正温电流产生模块用于产生一个PTAT电流,该PTAT电流与μnT2成正比,其中μn是电子迁移率,T是绝对温度,由PMOS管MAP1~MAP5、MP1~MP6,NMOS管MAN1~MAN5、MN1~MN7、MNC以及PNP管Q1~Q3、QB组成;MAP1、MAP2、MAP3、MAP4、MP1、MP2、MP5的源极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AP1~MAP5和MP1~MP6的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AP1、MP1、MP2和MP5的栅极与MP6和MN6的漏极以及VBP节点相连,MAP1和MAN1的漏极与MAN1、MAN2和MAN3的栅极相连,MAP2和MAP3的栅极与MAP2和MAN2的漏极相连,MAP3和MAN4的漏极与MAN4、MAN5、MN1、MN2和MN6的栅极以及VBN节点相连,MAP4、MAP5、MP3、MP4和MP6的栅极与MAP5和MAN3的漏极以及VBP_C节点相连,MAP4的漏极与MAP5的源极相连,MP1的漏极与MP3的源极相连,MP2的漏极与MP4的源极相连,MP5的漏极与MP6的源极相连,MP3和MN1的漏极与MN7和MNC的栅极以及VQ节点相连,MP4和MN2的漏极与MN3、MN4和MN5的栅极以及VBN_C节点相连;QB、Q1、Q2和Q3的集电极以及基极与地电位AGND相连,MAN1、MAN2和MAN3的源极与地电位AGND相连,MAN4的源极与MAN5的漏极相连,MAN5的源极与QB的发射极相连,MN1的源极与MN3的漏极相连,MN2的源极与MN4的漏极相连,MN3的源极与Q2的发射极相连,MN4的源极与MN5的漏极相连,MN5的源极与Q1的发射极相连,MN6的源极与MN7的漏极相连,MN7的源极与Q3的发射极相连,MNC的漏极和源极以及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MN1~MN7和MAN1~MAN5的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所述分流模块用于对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产生的PTAT电流进行分流作用,从而产生一个CTAT电流,由PMOS管MP15、MP16、MPR和NMOS管MNR组成;MP15的源极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15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节点相连,MP15的漏极与MP16的源极相连,MP16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_C节点相连,MP16和MNR的漏极与MPR的源极、MNR的栅极以及VM节点相连,MNR的源极、MPR的栅极与MPR的漏极以及地电位AGND相连,MP15和MP16的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NR的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MPR的衬底与VM节点相连;所述VTH预补偿模块用于提取出NMOS的负温度的阈值电压VTH,并使用一个正温度系数电压对VTH进行预补偿操作;由PMOS管MP7~MP10和NMOS管MN8~MN11组成;正温度系数电压即线性区NMOS管MN11的漏源电压VDS;MP7和MP9的源极以及MP7~MP10的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7和MP9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节点相连,MP7的漏极与MP8的源极相连,MP9的漏极与MP10的源极相连,MP8和MP10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_C节点相连,MP8和MN9的漏极、MN8的源极与MN10和MN11的栅极以及V2节点相连,MP10和MN8的漏极与MN8和MN9的栅极以及V1节点相连,MN9的源极与MN10的漏极以及Vg节点相连,MN10的源极与MN11的漏极相连,MN11的源极和MN8~MN11的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所述高温电流补偿模块用于产生高温时补偿电流,由PMOS管MP17~MP22和NMOS管MN14~MN18组成;MP17、MP18、MP19、MP21和MP22的源极以及MP17~MP22的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17和MP18的栅极与MP17和MN14的漏极相连,MP18、MP21和MN15的漏极与MP21和MP22的栅极相连,MP19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节点相连,MP19的漏极与MP20的源极相连,MP20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_C节点相连,MP20和MN16的漏极与MN15和MN16的栅极相连,MP22的漏极、MN18的漏极、MN17的栅极与MN18的栅极相连,MN14~MN18的源极和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MN14的栅极与分流模块中的VM节点相连;MN17的漏极与电压叠加模块中的Vout节点相连;所述低温电流补偿模块用于产生低温时补偿电流,由PMOS管MP23~MP28和NMOS管MN19~MN23组成;MP23、MP24、MP25、MP27和MP28的源极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23~MP28的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23和MP24的栅极与MP23和MN19的漏极相连,MP24、MN20和MN22的漏极与MN22和MN23的栅极相连,MP25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节点相连,MP25的漏极与MP26的源极相连,MP26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202中的VBP_C节点相连,MP26和MN21的漏极与MN20和MN21的栅极相连,MP27的栅极、MP28的栅极、MP27的漏极与MN23的漏极相连,MP28的漏极与电压叠加模块中的VNM节点相连,MN19~MN23的源极和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MN19的栅极与分流模块中的VM节点相连;所述电压叠加模块用于将正温度电压MT以及VTH预补偿模块产生的负温度电压相叠加,从而产生基准电压Vout;由PMOS管MP11~MP14和NMOS管MN12、MN13组成;MP11的源极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11和MP12的衬底与电源电压AVDD相连,MP11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节点相连,MP11的漏极与MP12的源极相连,MP12的栅极与正温电流产生模块中的VBP_C节点相连,MP12的漏极、MP13的衬底、MP14的衬底与MP13和MP14的源极以及VK节点相连,MP13的栅极与VTH预补偿模块中的Vg节点相连,MP13和MN12的漏极与MN12和MN13的栅极以及VNM节点相连,MP14的栅极与MP14和MN13的漏极以及Vout节点相连,MN12和MN13的源极以及衬底与地电位AGND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1117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