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IG/MAG焊接工艺的机器人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0653.X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0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孔建寿;乔飞;孙新程;谭迪;陈炜;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173;G06F30/20;B33Y50/02;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IG/MAG焊接工艺的机器人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金属零件的CAD模型;(2)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建立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缝几何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3)对焊缝体和焊缝特征参数进行建模;(4)根据金属零件的形状确定堆积方向,根据建立的焊缝模型确定堆焊的分层高度,对三维模型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对模型的切片功能;(5)提取切片步骤得到的截面轮廓,根据建立的焊缝模型确定堆焊的行距,设计合适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数控程序;(6)将数控程序导入机器人仿真软件测试后,导出机器人驱动程序进行金属零件的生产。本发明具有成型精度和质量高、工序集成等优点,并且制造成本低、市场响应速度快。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ig mag 焊接 工艺 机器人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MIG/MAG焊接工艺的机器人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待制造金属零件的CAD模型,或者通过激光扫描仪获得待制造金属零件的CAD模型;步骤2:通过焊接工艺试验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几何特征的影响,建立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缝几何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步骤3:用B‑rep法对焊缝体进行建模,进一步得到焊缝几何特征的数学模型,结合焊缝熔敷率,确定切片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步骤4:根据待制造金属零件的形状确定堆积方向,根据所建立焊缝几何特征的数学模型确定堆焊的分层高度,对三维模型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确定切片算法用于对CAD模型进行切片,得到截面的轮廓;步骤5:提取步骤4得到的截面轮廓,根据所建立焊缝几何特征的数学模型确定堆焊的行距,根据金属热应力确定层间等待时间,进而确定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数控程序;步骤6:将数控程序导入机器人仿真软件模拟堆积过程,仿真通过后生成对应机器人的驱动程序,导入焊接机器人进行实际焊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8065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储气库用套管的焊接方法
- 下一篇:盘扣式钢管支架立杆圆盘焊接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