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788099.X 申请日: 2017-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7370075B 公开(公告)日: 2022-09-23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韩斌
主分类号: H02G1/02 分类号: H02G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0034 辽宁省沈***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是在轻型钢管悬索跨越架(专利号:ZL 200620147573.8)基础上重新研发,应用于电力、通讯、建筑工程行业,能够满足35‑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一种新型跨越、索道运输工具。通过设计分体式底座、下拉式提升系统和弹簧减震组件,有效的提高了跨越架在外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并可根据不同施工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自身长度和高度,即可满足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低空无障碍跨越施工的需要,又能作为索道运输支架使用,做到一架两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方便拆装,可重复使用,易于平时维护保养,尤其适合在高山和场地狭小的的环境中使用,低碳环保节能、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输电线路架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搜索关键词: 加强型 钢管 跨越
【主权项】:
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由分体式钢板底座总成(1)、下支撑管总成(2)、上支撑管总成(3)、双联连接金具串(4)、弹簧减震组件(5)、L型联板(6)、验电器(7)、承托绳组件(8)、下拉双轮滑车组件(9)、四孔连扳(10)、U型螺栓(11)、U型环(12)、延长环(13)、平行挂板(14)、UB挂板(15)、挂钩(16)、螺栓(17.1‑17.5)、角钢(18.1.1‑18.6.3)、连扳(19.2.1‑19.4.4)、单轮滑车(20)、双轮滑车(21.1、21.2)、拉线金具串(22)、钢丝绳套(23.1‑23.9)、钢板地锚(24)、封网绳(25)、机动绞磨(26)、钢丝绳卡线器(27)、链条葫芦(28)、元宝螺栓(29)、枕木(30)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a、分体式钢板底座总成(1)由4块独立的钢板底座(1.1)、4根角钢(18.1.2)、2根角钢(18.1.3)、1个单轮滑车(20)、3个U型环(12)组成,4根角钢(18.1.2)由12套螺栓(17.5)固定在角钢(18.1.1)两侧,2根角钢(18.1.3)由8颗螺栓(17.1)固定在4根角钢(18.1.2)上,单轮滑车(20)通过1个U型环(12)连接在2根角钢(18.1.3)中间孔上,见说明书附图:图29、图30、图31、图32;b、钢板底座(1.1)由1块钢板(1.2)、2根角钢(18.1.1)、1个槽钢垫块(1.3)、4根钢钎(1.4)、12套螺栓(17.2)、3套螺栓(17.5)组成,2根角钢(18.1.1)对称的安装在钢板(1.2)上,槽钢垫块(1.3)置于2根角钢(18.1.1)中间,4根钢钎(1.4)分别对称插在钢板(1.2)上,见说明书附图:图33至图51;c、下支撑管总成(2)由4根下支撑管(2.1)、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下支撑管第2支架(2.3)、下支撑管第3支架(2.4)、下支撑管第4支架(2.5)组成,见说明书附图:图16、图17;d、下支撑管(2.1)由Ф108mm*8m长的无缝钢管加工而成,底部通过1套螺栓(17.5)与钢板底座(1.1)上的角钢(18.1.1)中间孔连接,另外2套螺栓(17.5)将下支撑管(2.1)夹于中间,下支撑管(2.1)坐于钢板底座(1.1)的槽钢垫块(1.3)上,顶端有开口槽和螺栓孔,见说明书附图:图18、图19、图20、图16、图17;e、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由28套螺栓(17.1)和8套螺栓(17.4)将4根角钢(18.2.1)、4根角钢(18.2.2)、4根角钢(18.2.3)、2块联扳(19.2.1)连接在一起,由4套螺栓(17.4)将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固定在下支撑管(2.1)顶端的开口槽中,2组双轮滑车(21.1)分别挂在角钢(18.2.3)上,4组单轮滑车(20)分别挂在角钢(18.2.2)的U型环(12)上,16个U型环(12)和4个延长环(13)安装在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上,见说明书附图:图84、图85、图86、图87;f、下支撑管第2支架(2.3)由28套螺栓(17.1)、4套螺栓(17.3)和8套螺栓(17.4)将4根角钢(18.3.1)、4根角钢(18.3.2)、4根角钢(18.2.3)、2块联扳(19.3.1)连接在一起,下支撑管第2支架(2.3)套于下支撑管(2.1)上,通过4根钢丝绳套(23.1)挂在在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角钢(18.2.2)U型环(12)下方2m处,4根角钢(18.2.3)上挂有4个U型环(12),见说明书附图:图88、图89、图90、图91;g、下支撑管第3支架(2.4)和下支撑管第4支架(2.5)采用相同构件组成,由24套螺栓(17.1)、4套螺栓(17.3)和8套螺栓(17.4)将4根角钢(18.4.1)、4根角钢(18.3.2)、4块联扳(19.3.1)连接在一起,下支撑管第3支架(2.4)和下支撑管第4支架(2.5)套于下支撑管(2.1)上,分别通过4根钢丝绳套(23.1)挂在下支撑管第2支架(2.3)和下支撑管第3支架(2.4)的螺栓(17.3)上,见说明书附图:图92、图93、图94、图95;h、上支撑管总成(3)由4根上支撑管(3.1)、上支撑管顶端支架(3.2)、上支撑管底端支架(3.3)、2组双联连接金具串(4)组成,见说明书附图:图11、图12、图27;i、上支撑管(3.1)由Ф108mm*8m长的无缝钢管加工而成,上支撑管顶端支架(3.2)和上支撑管底端支架(3.3)分别通过4套螺栓(17.5)固定在上支撑管(3.1)顶端和底端的开口槽中,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下支撑管第2支架(2.3)、下支撑管第3支架(2.4)分别套于4根上支撑管(3.1)上,见说明书附图: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j、上支撑管顶端支架(3.2)由20套螺栓(17.1)和4套螺栓(17.3)将4根角钢(18.5.1)、4根角钢(18.5.2)和2块联扳(19.4.1)连接在一起,由4套螺栓(17.4)将4根角钢(18.5.1)固定在上支撑管(3.1)顶端的开口槽中,上支撑管顶端支架(3.2)安装有4个U型螺栓(11)和8个U型环(12),见说明书附图:图60、图61、图62、图63;k、上支撑管底端支架(3.3)由32套螺栓(17.1)和2套螺栓(17.3)将4根角钢(18.6.1)、4根角钢(18.6.2)和8根角钢(18.6.3)连接在一起,由4套螺栓(17.4)将4根角钢(18.6.1)固定在上支撑管(3.1)底端的开口槽中,角钢(18.6.1)上对称安装有2组双轮滑车(21.2),8根角钢(18.6.3)固定在角钢(18.6.2)上,上支撑管底端支架(3.3)上安装有安装有12个U型环(12),见说明书附图:图64至图71;l、2根钢丝绳套(23.7)分别从上支撑管底端支架(3.3)角钢(18.6.1)上对称安装2组双轮滑车(21.2)的滑轮和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角钢(18.2.1)安装的2组双轮滑车(21.1)的滑轮中穿过,2根钢丝绳套(23.7)两端分别与下支撑管第2支架(2.3)两侧角钢(18.2.3)上挂的U型环(12)连接,见说明书附图:图16、图17;m、双联连接金具串(4)由1组弹簧减震组件(5)、1块L型联板(6)、1个验电器(7)和3个U型环(12)组成,验电器(7)安装在L型联板(6)的中间孔上,弹簧减震组件(5)和L型联板(6)通过1个U型环(12)串联在一起,2组双联连接金具串(4)一端与上支撑管顶端支架(3.2)的U型环(12)相连,另一端与承托绳组件(8)的钢丝绳套(23.9)连接,见说明书附图:图52、图53、图54、图55、图5、图7、图9、图10;n、弹簧减震组件(5)由2块钢板(5.1)、1根弹簧(5.2)、1根弹簧(5.3)、2根U型螺栓(11.1)组成,弹簧(5.2)和弹簧(5.3)夹于2块钢板(5.1)中间,2根U型螺栓(11.1)穿过2块钢板(5.1)的通心孔中,弹簧减震组件(5)一端与L型联板(6)上的U型环(12)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撑管顶端支架(3.2)上的U型环(12)连接,见说明书附图:图56、图57、图58、图59;o、承托绳组件(8)由钢丝绳套(23.9)穿于钢丝绳套管(8.1)中并与两端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双联连接金具串(4)上U型环(12)连接,承托绳组件(8)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定制,钢丝绳套管(8.1)选用PVC材质,在干燥的室外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绝缘功能,见说明书附图:图9、图10;p、下拉双轮滑车组件(9)由1个双轮滑车(21.1)、1套平行挂板(14)、1个UB挂板(15)、1块四孔连扳(10)和3个U型环(12)串联组成,下拉双轮滑车组件(9)通过四孔连扳(10)下方中间的U型环(12)与钢丝绳套(23.8)的一端连接,钢丝绳套(23.8)穿过分体式钢板底座总成(1)上单轮滑车(20),另一端缠绕在机动绞磨(26)的卷筒上,2根钢丝绳套(23.1.1)一端分别挂在四孔连扳(10)下方两侧的U型环(12)上,另一端与分体式钢板底座总成(1)角钢(18.1.3)上两侧的U型环(12)连接,见说明书附图:图72、图73、图74、图75、图9、图16、图17;q、四孔连扳(10)由20mm钢板加工而成,用于下拉双轮滑车组件(9)和拉线金具串(22),见说明书附图:图76、图77、图78、图79;r、挂钩(16)由20mm钢板加工而成,用于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上支撑管总成(3)提升后将其固定在分体式钢板底座总成(1)角钢(18.1.2)上的重要部件,4个挂钩(16)上的U型环(12)与4根钢丝绳套(23.8)的一端连接,4根钢丝绳套(23.8)分别从下支撑管顶端支架(2.2)角钢(18.2.2)两侧各安装的2组单轮滑车(20)的滑轮中穿过,4根钢丝绳套(23.8)另一端分别与上支撑管底端支架(3.3)8根角钢(18.6.3)上的4个U型环(12)连接,见说明书附图:图80、图81、图82、图83、图16、图17;s、拉线金具串(22)由4块四孔连扳(10)和13个U型环(12)组成,一端与钢板地锚(24)上的钢丝绳套(23.1.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钢丝绳套(23.2)、(23.3)、(23.4)、(23.5)、(23.6)连接形成V字形拉线,见说明书附图:图152、图153、图5、图7、图9;t、钢板地锚(24)分别埋于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四周,钢板地锚(24)上的钢丝绳套(23.1.1)与拉线金具串(22)的U型环(12)连接,见说明书附图:图5至图10;u、封网绳(25)由尼龙绳编制而成,通过U型环(12)挂在钢丝绳套(23.9)上,在有重要跨越物或较宽的公路、铁路时使用;v、机动绞磨(26)通过U型环(12)连接在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两端钢板地锚(24)的钢丝绳套(23.1.1)上,机动绞磨(26)用于起立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提升和缓降上支撑管总成(3)时使用,见说明书附图:图5、图7、图9、图10;w、钢丝绳卡线器(27)和链条葫芦(28)用于提升上支撑管总成(3),松脱挂钩(16)时使用,将4个钢丝绳卡线器(27)固定在4根钢丝绳套(23.8)上,4个链条葫芦(28)的挂钩与钢丝绳卡线器(27)连接环相连,链条葫芦(28)另一端挂在分体式钢板底座总成(1)角钢(18.1.2)上,转动链条葫芦(28)手柄,提升上支撑管总成(3)的同时,松脱挂钩(1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斌,未经韩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8809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