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板壳理论的剥层法残余应力测量值的修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6460.3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9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高瀚君;吴琼;张以都;周文兵;刘畅;高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1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为了提高剥层法的对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板壳理论的剥层法残余应力测量值的修正方法。本发明基于弹性力学和板壳理论,推导了材料去除过程中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释放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逐层剥去的表面残余应力与该层初始残余应力的换算关系,在已知剥层后各表面残余应力的情况下,即可反算得到该层的初始残余应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理论 剥层法 残余 应力 测量 修正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板壳理论的剥层法残余应力测量值的修正方法,基于弹性力学和板壳理论,推导了剥层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工件的变形和重分布情况,利用变形和应力重分布公式,建立了剥层法测量值和初始残余应力值(修正值)的定量关系。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出的修正方法基于弹性力学和板壳理论,考虑了两个方向残余应力的耦合作用,比传统基于材料力学提出的修正方法更加接近实际,具有更高的修正精度;(2)按本发明说明书编制修正程序,即可形成剥层法的修正方法。编制的程序简单实用,计算效率远高于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修正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取一待测的矩形板工件,设其厚度为H,测量其外表面应力值,可获表层X方向和Y方向的应力值。将测得工件表层的X方向应力记为σx0,1,X方向应力记为σy0,1。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可采用X射线衍射法、钻孔法、纳米压痕法中的一种;步骤二:将待测工件假想地分为n层,利用机械铣削、化学铣削等方法,去除待测工件表面厚度为t的一层,t=H/n。步骤三:测量剥去一层后工件表面的应力,获得X和Y方向的应力值,记为Sx1和Sy1;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逐层剥去试件材料,并测量其表面两个方向的应力。当需要沿工件表面k层深度方向内的残余应力时,需要剥去k‑1层,并测量k次表面应力,获得σx0,1,σx1,1,σx2,1,…,σx,k‑1,1和σy0,1,σy1,1,σy2,1,…,σy,k‑1,1。步骤五:根据公式(1)‑(3)计算,利用σx0,1和σy0,1计算ax1,ay1,Sx1,Sy1,再通过公式(4)‑(7),计算中间变量Sx1,1和Sy1,1,进而得到σx0,2和σy0,2。其中,σx0,2和σy0,2即为工件第二层内的残余应力,即剥层法测量残余应力的修正值。步骤六:同理第五步,利用公式(8)‑(11)可以算得工件第3至n层试件的初始残余应力的X方向应力值σx0,3,σx0,4,…,σx0,n,Y方向应力值σy0,3,σy0,4,…,σy0,n同理可得。ax1=ay1=h2(3h1+h2)6h1,---(1)]]>Sx1=-(3h1+h2)tσx01h22,---(2)]]>Sy1=-(3h1+h2)tσy01h22,---(3)]]>σx0,2=σx1,1+Sx1,1 (4)Sx1,1=Sx1ax1(ax1-t2)---(5)]]>σy0,2=σy1,1+Sy1,1 (6)Sy1,1=Sy1ay1(ay1-t2)---(7)]]>axi=ayi=hi+1(3hi+hi+1)6hi,---(8)]]>Sxi=-(3hi+hi+1)tσx,i-1,1hi+12,---(9)]]>Sx,i,j=Sxiaxi[axi-(j-i+t2)],(j=i,i+1...,n-1),---(10)]]>σx,0,i+1=σx,i,1+Σk=1iSx,k,i---(11)]]>式(8)‑(11)中,i=2,3…,n‑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9646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