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顶置雾霾气体吸收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0869.4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3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帅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帅晓华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60H3/00;B60H3/06;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机动车顶置雾霾气体吸收过滤器,结构包括:过滤环带、承液槽、滤布电机、环带支架、前吸盘、顶吸盘、抽气机、负氧离子发生器与排风机,采用喉管射流技术,制造人工瀑布模型吸附负氧离子,由CIGS光伏薄膜、风能发电机以及机动车余热发电系统提供电能供应,壳体的两侧面设置功能部件运行的LED标识,各类功能部件的开启与调节均由中央处理器CPU通过多路电子开关芯片控制,本装置向机动车的座舱内提供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洁空气,在机动车在行驶的路途中,本装置向机动车行驶道路周边的大气排放生态级负氧离子的清洁空气,有利于周边大气空间所含的PM2.5的各类液体、固体颗粒在大气环境中快速沉降。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车顶 置雾霾 气体 吸收 过滤器 | ||
【主权项】:
1.一种机动车顶置雾霾气体吸收过滤器,结构包括,机壳的前面板(5),前面板(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发电腔(2),左、右两发电腔(2)的前部均安装网罩(1),机壳前面板(5)的中部安装前百叶窗(3),前百叶窗(3)的后部安装粗滤网,机壳顶面(7)的前半部安装活动上盖(4),上盖(4)上安装顶百叶窗(9),顶百叶窗(9)的下部安装粗滤网,机壳顶面(7)的后半部安装CIGS光伏薄膜(8),机壳的底面(6)连接车顶杆架或车顶吸盘架,车顶杆架或车顶吸盘架连接机动车的顶盖,机壳的两侧面从上至下均依次安装前窗标识(10),顶窗标识(11),环带标识(12),吸气标识(13),负离子标识(14)与排风标识(15),排风标识(15)的下部印制该装置的编码序号与广告牌,机壳的内部安装r形环带支架(24),环带支架(24)的横架与竖架加工为一体化结构,环带支架(24)横架从左至右加工前传动辊(16)与后传动辊(16)的轴承孔,环带支架(24)竖架从上至下加工折转辊与紧张辊(22)的轴承孔,环带支架(24)竖架的下部连接承液槽(42),涂液辊(23)两端的轴颈安装在轴承(44)的芯孔内,涂液辊(23)的两轴承(44)安装在承液槽(42)两端面的轴承孔内,过滤环带(17)的下端包裹在涂液辊(23)上,过滤环带(17)外面带的上端搭跨在前传动辊(16)上,过滤环带(17)后向平展,包裹在后传动辊(16)上,过滤环带(17)的内面带向前平展搭跨在折转辊上,过滤环带(17)向下贴靠紧张辊(22),过滤环带(17)的下端回返包裹在涂液辊(23)上,调液刀(43)的两销轴安装在承液槽(42)两端面上,调液刀(43)的刃口贴靠在过滤环带(17)上,前传动辊(16)的两轴颈均安装在两轴承(44)的芯孔内,前传动辊(16)的两轴承(44)安装在环带支架(24)横架前端的两轴承孔内,后传动辊(16)的两轴颈安装在两轴承(44)的芯孔内,后传动辊(16)的两轴承(44)安装在环带支架(24)横架后端的两轴承孔内,折转辊的两轴颈安装在两轴承(44)的芯孔内,折转辊的两轴承(44)安装在环带支架(24)竖架上部的两轴承孔内,紧张辊(22)的两轴颈安装在两轴承(44)的芯孔内,紧张辊(22)的两轴承(44)安装在环带支架(24)竖架下部的两轴承孔内,涂液辊带轮(48)安装在涂液辊(23)的轴伸上,滤布电机(45)的底座安装在环带支架(24)上,滤布电机(45)的驱动轴上连接电机带轮(46),电机带轮(46)通过皮带(47)连接涂液辊带轮(48),顶吸盘(32)的盘沿贴靠在环带支架(24)横架上前传动辊(16)与后传动辊(16)之间过滤环带(17)的内带面上,顶吸盘(32)底面的孔口连通顶吸气管(25)的上口,前吸盘(21)的盘沿贴靠在环带支架(24)竖架上折转辊与紧张辊(22)之间过滤环带(17)的内带面上,前吸盘(21)底面的孔口连通前吸气管(20)的前口,前吸气管(20)的后口连通分流器(27)的前孔,抽气管(31)的上口连通分流器(27)的下孔,抽气机(41)的排气孔连通输气管(40)的前口,输气管(40)的后口连通负离子发生器(39)的进气孔,负离子发生器(39)的支排气孔连通内排管(38)的上口,内排管(38)的下口连通机动车座舱的内部空间,负离子发生器(39)的主排气孔连通主排气管(26),主排气管(26)的竖管连通后排气管(29)的前口,后排气管(29)的后口连通排气盘(28)底面的孔口,主排气管(26)的横管前端连通喉口管(49)的后口,喉口管(49)的前口连通混喷盘(18)底面的孔口,混喷盘(18)的喷口朝向过滤环带(17)的竖向表面,喉口管(49)的管腔内安装喉核(50),虹吸管(19)的上口连通喉核(50)下部喉口管(49)管腔的孔口,虹吸管(19)的下口安放在承液槽(42)的底面上,排气盘(28)的盘口朝向排风壳(34)的前口,排风壳(34)的外表面上连接排风支架(33)的内端,排风支架(33)的外端连接在机壳的内表面上,排风壳(34)的内表面连接电动机支架(36)的外端,电动机支架(36)的内端连接在电动机(35)的外壳上,电动机(35)的驱动轴上安装排风扇叶(30),排风壳(34)的后口朝向机壳的排气口(37),CIGS光伏薄膜(8)的两电极用导线连接光电调压器(73),光电调压器(73)的电流输出端用导线连接锂电池(57),锂电池(57)用导线连接机动车的蓄电瓶(74),两风机壳(54)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发电腔(2)内,两风机架(52)的外端分别连接各自的风机壳(54)的内表面,两风机架(52)的内端分别连接在各自的发电机(53)的外壳上,两旋叶(51)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发电机(53)的芯轴(55)上,两发电机(53)各自的两电极的接线柱分别用导线连接风电调压器(56),风电调压器(56)的电流输出端用导线连接锂电池(57),排气管发电套(58)包裹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消音器发电套(60)包裹在发动机的消音器(59)上,水箱发电片(62)安装在发动机水箱的散热器上,排气管发电套(58)的两电极用导线连接热电调压器(63),消音器发电套(60)的两电极用导线连接热电调压器(63),水箱发电片(62)的两电极用导线连接热电调压器(63),热电调压器(63)的电流输出端用导线连接锂电池(57),电器盒(64)的面板从右至左依次安装总开关(65),前窗开关(66),顶窗开关(67),滤布电机开关(68),抽气机开关(69),负离子发生器开关(70),排风机开关(71)与一体化红外线接收管(72),总开关(65)采用手控开关,前窗开关(66),顶窗开关(67),滤布电机开关(68),抽气机开关(69),负离子发生器开关(70)与排风机开关(71)均采用遥控与手控双控开关,本装置的电路元件均安装在电器盒(64)内,总开关(65)的进电端用导线连接锂电池(57),中央处理器(CPU)的电源端用导线连接总开关(65)的送电端,前窗开关(66),顶窗开关(67),滤布电机开关(68),抽气机开关(69),负离子发生器开关(70)与排风机开关(71)的电源端均用导线连接总开关(65)的送电端,一体化红外线接收管(72)的引线端用导线连接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的信号排线连接多路开关芯片(75),多路开关芯片(75)的控制线连接前窗开关(66),多路开关芯片(75)的控制线连接顶窗开关(67),多路开关芯片(75)的控制线连接滤布电机开关(68),多路开关芯片(75)的控制线连接抽气机开关(69),多路开关芯片(75)的控制线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开关(70),负离子发生器(39)与负离子标识(14)用导线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开关(70)的电源端,多路开关芯片(75)的控制线连接排风机开关(71),其特征是:电动机(35)与排风标识(15)用导线连接排风机开关(71)的电源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帅晓华,未经帅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2086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