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渍害胁迫、促进小麦增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5697.X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冯彦房;石春林;刘晓宇;宣守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7/06;A01G13/00;C09K17/16;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薛海霞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渍害胁迫、促进小麦增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水稻秸秆生物炭自身理化特性,在成本较低、环境负效应小的前提下对稻麦轮作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改良。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收集水稻秸秆,在300‑700℃,烧制1‑120分钟制备生物炭;针对质地较黏的稻麦轮作土壤,在小麦播种前,配合基肥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并适度翻耕。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①降低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受渍减产的风险;②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效率,固碳减排的同时降低环境风险;③就地取材、解决水稻秸秆的去向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轮作 系统 小麦 胁迫 促进 增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缓解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渍害胁迫、促进小麦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稻秸秆生物炭自身低容重、高碳氮比的理化特性,对稻麦轮作土壤进行改良;该方法分为两个步骤:一、收集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二施用生物炭并适度翻耕;步骤一、收集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在水稻收获后,采集水稻秸秆用于制备生物炭,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制备温度不高于700℃;步骤二、施用生物炭并适度翻耕:在小麦播种前,将水稻秸秆生物炭配合基肥均匀施用在土壤表层;施用完成后对土壤表层进行翻耕,翻耕深度大于10 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2569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