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硅纳米膜的柔性底栅多沟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9724.9 | 申请日: | 2017-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国轩;张一波;赵政;王亚楠;党孟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8 | 分类号: | H01L29/08;H01L21/336;H01L29/7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硅纳米膜的柔性底栅多沟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是以PET衬底作为模板,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PET衬底上镀一层ITO导电薄膜,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ITO薄膜上镀一层Al2O3/TiO2堆栈式氧化物作为晶体管的绝缘栅氧层,采用光刻工艺将SOI上光刻需要注入的源漏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晶体管的掺杂区,通过下一层的光刻工艺,在SOI上刻紧密排列的方孔,在离子刻蚀机中将方孔硅刻蚀之后,在HF中湿法刻蚀,刻蚀掉SOI的埋氧层之后,将脱落的硅纳米膜4转移到做完栅氧化物的PET衬底之上,最后通过光刻工艺镀上源漏以及栅极的金属电极,完成器件的制作。本发明当塑料衬底弯曲时,依旧可以满足器件的正常工作,可用于大规模柔性集成电路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柔性 底栅多 沟道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硅纳米膜的柔性底栅多沟道晶体管,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PET衬底(1)和ITO导电薄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TO导电薄膜(2)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外部电源的氧化铝/氧化钛栅极(3),所述氧化铝/氧化钛栅极(3)的上端面设置有硅纳米膜(4),所述硅纳米膜(4)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外部电源的:位于中间的源极金属(6)、位于源极金属(6)左侧的左侧漏极金属(5)和位于源极金属(6)右侧的右侧漏极金属(7),在所述硅纳米膜(4)内上下贯穿的嵌入有:对应于所述左侧漏极金属(5)的左侧n型漏掺杂区(8)、对应于所述源极金属(6)的n型源掺杂区(9)和对应于所述右侧漏极金属(7)的右侧n型漏掺杂区(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3972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