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破碎设备后缸体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8724.8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1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荣;王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平文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44;C21D1/18;C21D1/70;C21D1/26;C21D9/00;C21D3/0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郭大美 |
地址: | 243131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破碎设备后缸体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破碎缸体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破碎设备后缸体在加工及使用时容易出现裂伤的问题。本发明能后缸体毛坯所含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C:0.20~0.29%、Si:0.20~0.30%、Mn:0.40~0.58%、Cr:1.2~1.5%、Ni≤0.20%、Mo:0.35~0.42%、P≤0.02%、S≤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该材质经过锻造和机加工成型后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利用保护介质对后缸体的内部进行淬火保护。后缸体内部的保护介质一方面在加热过程中可以防止内腔温度过高,而且在淬火时可以防止淬火介质进入腔体内造成内部的淬硬性。 | ||
搜索关键词: | 后缸体 破碎设备 淬火 加工 机加工成型 热处理过程 重量百分比 热处理 淬火介质 缸体加工 加热过程 温度过高 进入腔 毛坯 裂伤 内腔 破碎 锻造 体内 | ||
【主权项】:
1.一种提高破碎设备后缸体性能的加工方法,其步骤包括:(1)钢锭加热:将钢锭加热,所述的钢锭的组成成分为:C:0.20~0.29%、Si:0.20~0.30%、Mn:0.40~0.58%、Cr:1.2~1.5%、Ni≤0.20%、Mo:0.35~0.42%、P≤0.02%、S≤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2)二镦二拔:采用二镦二拔的锻压方式对钢锭进行锻造,锻比>2;(3)热切下料:根据后缸体的质量和长度,剁切坯料,在端切时采用三把不同厚度的剁刀进行回刀切割;(4)胎模成形:去除坯料表面的氧化层,锻造模具为机加工留有40~50mm的余量,模具的斜度为2°,先用锥形冲模预冲孔,然后用圆形冲模进行冲孔锻造;(5)锻件退火:将锻件冷却到330±10℃保温4~7h,然后升温至890±15℃保温5~6h,然后降温至870±10℃保温8~9h,然后冷却至330±20℃保温8~9h,然后再升温至650±15℃保温35~38h,然后冷却,冷却至340℃以下时,出炉空冷;(6)机加工成型:将退火后的锻件进行机加工,保留3~5mm的余量;(7)热处理:将保护介质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后缸体的腔体中,然后加入水搅拌均匀,静置5‑7h后,去除上层的水,用压紧螺母将压盖密封在后缸体的开口端,压盖与后缸体之间设有胀气圈;密封好之后对后缸体进行热处理;所述的保护介质由1~2mm凹凸棒土40~55%、0.1~0.5mm凹凸棒土20~35%、0.01~0.05mm黏土15~25%、NaHCO3 0.05~0.1%组成;(8)精加工:对热处理之后的后缸体进行磨削精加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平文锻造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平文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8872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动卸卷功能的热缩膜收卷装置
- 下一篇:碳纤维碳化炉废气管道的伴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