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能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7266.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2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足立成人;西村和真;成川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F01K23/02 | 分类号: | F01K23/02;F01K13/00;F01K13/02;F01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张雨,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能回收系统,该热能回收系统能够避免蒸发部的明显大型化,且能够根据加热介质的热量的变动有效地回收该加热介质的热能。具备第1动力回收系统(10)、第2动力回收系统(20)、收纳第1蒸发部(11)以及第2蒸发部(21)的蒸发器壳(30)、上游侧连结流路(41)、下游侧连结流路(42)以及控制部(50),控制部(50)在两动力回收系统(10、20)驱动时,将工作介质输送到第1蒸发部(11)以及第2蒸发部(21),在仅某一方的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上游侧连结流路(41)输送到第1蒸发部(11)以及第2蒸发部(21)双方,并且将从第1蒸发部(11)以及第第2蒸发部(21)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下游侧连结流路(42)返回至前述循环流路。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回收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动力回收系统、第2动力回收系统、蒸发器壳、上游侧连结流路、下游侧连结流路以及控制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1蒸发部、第1膨胀机、第1动力回收机、第1冷凝器、第1泵以及第1循环流路,前述第1蒸发部通过使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1膨胀机使从前述第1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1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1膨胀机连接,前述第1冷凝器使从前述第1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1泵将从前述第1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前述第1蒸发部输送,前述第1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1蒸发部、前述第1膨胀机、前述第1冷凝器以及前述第1泵,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2蒸发部、第2膨胀机、第2动力回收机、第2冷凝器、第2泵以及第2循环流路,前述第2蒸发部通过使前述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2膨胀机使从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2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2膨胀机连接,前述第2冷凝器使从前述第2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2泵将从前述第2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前述第2蒸发部输送,前述第2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第2膨胀机、前述第2冷凝器以及前述第2泵,前述蒸发器壳集中收纳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泵和前述第1蒸发部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泵和前述第2蒸发部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蒸发部和前述第1膨胀机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蒸发部和前述第2膨胀机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并且将在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2蒸发部,在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的某一方的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双方,并且将从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返回至前述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0726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流量检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车辆速度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