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可控细菌粘附界面的构建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0891.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1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冀海伟;王仁亮;翟静;冯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02 | 分类号: | C12N1/02;C12N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莎莎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构建可逆切换的细菌吸附和释放界面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锌的3,5‑双(双(吡啶‑2‑甲基)‑氨甲基)‑4‑羟基苯丙酸配合物修饰到导电界面上构建细菌粘附界面,可以快速高效地吸附细菌,而通过电化学还原后可变为防污界面,释放细菌。防污界面加入Zn(NO3)2后又可恢复为细菌粘附界面,从而实现界面的可控调节。本细菌粘附界面构建简单,使用方便,并可重复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可控 细菌 粘附 界面 构建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化学可控细菌粘附界面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步骤:(1)二吡啶胺的制备;将400‑600mg多聚甲醛和2.8 g二甲基吡啶胺置于25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 mL乙醇和45 mL水;然后加入1.0 g对羟基苯丙酸甲酯和1.4 mL 1.0 M盐酸,回流24 h;将反应混合物冷至室温,用饱和Na2CO3中和至中性,然后用过量的氯仿萃取溶液,有机相用Na2SO4干燥,减压蒸发氯仿;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浅黄色油状物即为二吡啶胺;(2)细菌粘附界面的构建;将导电玻璃ITO先在丙酮、异丙醇及去离子水中各超声5 min,在真空中干燥;将干燥后的ITO置于30 mL 1M HCL和 30% H2O2的混合溶液中,二者体积比为1:1,浸泡30 min,用水洗涤;然后转入1 M NaOH的乙醇溶液中,此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超声10 min,用水洗涤;然后加入5% APTES水溶液,浸泡1 h进行氨基化,水洗3次,80℃干燥过夜;取50 mg步骤一中制备的二吡啶胺,加入250 mg EDC和500 mg NHS,反应2 h,调溶液pH至8.0,加入到氨基化的ITO中浸泡过夜,二次水洗涤,真空干燥;最后,加入2‑5μM Zn(NO3)2,搅拌30 min,细菌粘附界面构建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4089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