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交流SCE-PSO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定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88425.1 申请日: 2017-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7613561B 公开(公告)日: 2020-02-18
发明(设计)人: 刘伟;李卓;杨晓斐;刘亚荣;杨丽燕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4W64/00 分类号: H04W64/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交流SCE‑PSO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定位方法。在SCE‑PSO算法中的粒子速度更新过程中引入了各个复合形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交流SCE‑PSO算法。与SCE‑PSO算法相比,在搜索的过程中,交流SCE‑PSO算法中的粒子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可以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解的质量;而且交流SCE‑PSO算法也继承了SCE‑PSO算法的优点,其受优化问题维数的影响较小,非常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三维定位。本发明采用SCE‑PSO算法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节点的定位,提高了节点定位精度。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交流 sce pso 算法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节点 三维 定位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基于交流SCE‑PSO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SCE‑PSO算法中的粒子速度更新过程中引入各个复合形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交流SCE‑PSO算法。与SCE‑PSO算法相比,在搜索的过程中,交流SCE‑PSO算法中的粒子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可以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解的质量;而且交流SCE‑PSO算法也继承了SCE‑PSO算法的优点,其受优化问题维数的影响较小;通过定义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定位的目标函数,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三维定位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再利用提出的交流SCE‑PSO算法求解该无约束优化问题,所求出的解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坐标的估计值;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寻找可定位的未知节点;步骤2:通过无线信道模型估计未知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步骤3:写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定位的目标函数,将节点定位估计问题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步骤4:用交流SCE‑PSO算法求解该无约束优化问题,求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坐标的估计值;交流SCE‑PSO算法的具体求解步骤为:步骤1选取参与进化的复合形个数p(p≥1)和每个复合形所包含的顶点数目m(m≥n+1),并计算样本点数目s=p×m;步骤2在可行域内随机产生s个样本点x1,x2,…,xs,分别计算每一个点xi的函数值fi=f(xi),i=1,2,…,s;步骤3把s个样本点(xi,fi)按照函数值的升序排列,排序后仍记为(xi,fi),i=1,2,…,s,也就是f1≤f2≤…≤fs,记D={(xi,fi),i=1,2,…,s};步骤4将D划分为p个复合形A1,A2,…,Ap,每个复合形含有m个点,其中步骤5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分别进化每一个复合形;步骤6把进化后的每个复合形的所有顶点组合成新的点集,再次按函数值fi的升序排列,排序后仍记为D,对D按目标函数的升序进行排列;步骤7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迭代,此时具有最小函数值的粒子的位置就是问题的解,否则回到步骤4;其中,步骤5中的改进粒子群算法进化复合形的步骤为:步骤1将复合形的每个顶点看作一个粒子,初始化各参数,包括加速常数c1和c2,最大迭代次数Tmax,粒子的速度范围[vmin,vmax],惯性权重的范围[ωmin,ωmax];步骤2将迭代次数设置为t=1,随机产生初始粒子的初始速度其中,步骤3将作为每个粒子的最佳位置pid,用目标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最佳适应度值hi,将每个复合形中hi的最小值作为复合形内部最佳适应度值g,并记录下具有g的粒子的位置gd,将所有粒子中的hi最小值作为全局最佳适应度值e,并记录下具有e的粒子的位置ed;步骤4评价每一个粒子,用目标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对的粒子,令并将具有的粒子位置作为pid的位置;再求出每个复合形中的最小值gt,如果gt<g,令g=gt,并将具有gt的粒子位置作为gd的位置;最后求出所有粒子中的hi最小值et,如果et<e,令e=et,并将具有et的粒子位置作为ed的位置;步骤5分别根据公式(1)、公式(2)和公式(3)更新惯性权重、粒子的速度和粒子的位置;vi(t+1)=w·vi(t)+c1·r1[pi‑xi(t)]+c2·r2[g‑xi(t)]  (2)步骤6让迭代次数t=t+1,然后检验t是否小于Tmax,若条件满足转入步骤4,否则,算法停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8842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