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策略靶向逐级调控微胶囊膜透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3894.6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曼;刘丽娜;苏东悦;王磊;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策略靶向逐级调控微胶囊膜透性的方法,属于膜透性调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如下1、制备右旋糖酐‑聚合物耦合体基元;2、制备溶菌酶‑聚合物耦合体基元;3、制备牛血清白蛋白‑聚合物耦合体基元;4、构筑三元杂合微胶囊;5、利用分子印迹策略靶向逐级调控微胶囊膜透性。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种方法将蛋白质胶囊与分子印迹策略相结合,构筑一种三元杂合生物微胶囊,然后在不同条件下将不同基元按照分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逐步印迹并刻蚀,最终造成不同大小的孔通道,从而实现一种简单有效的对微胶囊表面膜通透性靶向逐级调控的方法,从而解决微胶囊膜通透性难以精确靶向调节的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 印迹 策略 靶向 逐级 调控 微胶囊 膜透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策略靶向逐级调控微胶囊膜透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制备右旋糖酐‑聚合物耦合体基元:取1.00 g右旋糖酐与1.85 g丁二酸酐充分溶解于5 mL二甲基亚砜中,并在0.05 g 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于60℃的条件下反应12~16 h,得到透明的液体,透明的液体与去离子水按照1:50的体积比向透明的液体中加入去离子水,用3kDa的透析袋透析48~72 h,然后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羧基化右旋糖酐;称取3.50 g 1,6‑乙二胺并用盐酸调节pH至5.5~6.5,随后将1,6‑乙二胺溶液逐滴缓慢滴加至5mL含0.10 g Dex‑COOH的水溶液中,平均分三次加入280 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后搅拌并进行反应12~16 h,将产物用滤器除掉未溶杂质,然后用3kDa的透析袋透析48~72 h,然后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氨基化右旋糖酐粉末;用磷酸缓冲液配制浓度为2 mg/mL的氨基化右旋糖酐溶液5 mL,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20 mg/mL的PNIPAAm水溶液3 mL,搅拌反应12~16 h后将产物用滤器除掉未溶杂质,然后用10kDa的透析袋透析、然后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右旋糖酐‑聚合物耦合体基元;步骤二:制备溶菌酶‑聚合物耦合体基元:将4mL含0.80 g丁二酸酐的水溶液缓慢滴加至5mL含0.10 g溶菌酶的水溶液中,在常温条件下反应8~10h,将得到的透明液体过滤,并用3kDa的透析袋透析48~72 h,最后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羧基化溶菌酶;将5mL含1.00 g胱胺二盐酸盐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5.5~6.5,随后将溶液逐滴缓慢滴加至5mL含有100 mg 羧基化溶菌酶的水溶液中,平均分三次加入75 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后搅拌并进行反应12~16 h后,将产物用滤器除掉未溶杂质,然后用3kDa的透析袋透析,再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氨基化溶菌酶粉末;用磷酸缓冲液配制浓度为2 mg/mL的Lys‑NH2溶液5mL,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10 mg/mL的PNIPAAm水溶液1mL,搅拌反应12~16 h后将产物用滤器除掉未溶杂质,然后用10kDa的透析袋透析,得到溶菌酶‑聚合物耦合体基元;步骤三:制备牛血清白蛋白‑聚合物耦合体基元:用7.5mL水将1.50 g 1,6‑乙二胺溶解,得到1,6‑乙二胺溶液,并用盐酸将溶液 pH 调整至5.5~6.5;随后将溶液缓慢滴加到4mL含200 mg牛血清白蛋白的水溶液中,平均分三次加入150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后搅拌并进行反应 12~16 h,将产物用滤器除掉未溶杂质,然后用3kDa的透析袋透析48~72 h、再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氨基化牛血清白蛋白粉末;用磷酸缓冲液配制浓度为2 mg/mL的BSA‑NH2溶液5 mL,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10 mg/mL的PNIPAAm水溶液1mL,搅拌反应12~16 h后将产物用滤器除掉未溶杂质,然后用3kDa的透析袋透析48~72 h、再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聚合物耦合体基元;步骤四:构筑三元杂合微胶囊:取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得到的耦合体基元分别配制浓度为 10 mg/mL的三种耦合物水溶液,按照10:1:1的溶液比例取右旋糖酐‑聚合物耦合体基元水溶液、 溶菌酶‑聚合物耦合体基元水溶液、牛血清白蛋白‑聚合物耦合体基元水溶液共20μL于1.5 mL EP管内,加入pH 8.0的磷酸缓冲液8μL,再加入0.05~0.2 mg/μL的交联剂PEG‑bis 5μL,最后根据不同水油比例添加300~600 mL油相异辛醇,水油比例为1:15~30,并快速充分摇晃30秒,静置12 h后在离心管底部的白色产物便是右旋糖酐‑聚合物耦合体、 溶菌酶‑聚合物耦合体和牛血清白蛋白‑聚合物耦合体三元微胶囊;通过75%的酒精和蒸馏水转移、清洗,得到水相三元杂合微胶囊;步骤五:利用分子印迹策略靶向逐级调控微胶囊膜透性:取三支EP管,分别加入步骤四得到的10μL 水相三元杂合微胶囊和190μL水,形成200μL杂合微胶囊水溶液,分别编号为1,2,3;向EP管1中加入100 μL 浓度为4 mg/mL的三(2‑羧乙基)膦,并利用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染料标记葡聚糖检测其分子量;向EP管2中加入100 μL浓度为2 mg/mL 的蛋白水解酶水溶液,并利用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染料标记葡聚糖检测其分子量;向EP管3加入100 μL 浓度为3 mg/mL的溶壁酶溶液,并利用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染料标记葡聚糖检测其分子量,即完成对微胶囊膜透性的调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2389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