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泵式变溶液浓度调湿及反渗透再生纯水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5121.2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9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童力;孙志博;童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13/00;F25B41/06;F24F5/00;F24F13/30;F24F13/00;F24F12/00;F24F7/007;F24F3/14;C02F9/02;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徐忠丽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热泵式变溶液浓度调湿及反渗透再生纯水再利用装置,包括:溶液调温热泵系统,溶液调温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翅片式冷凝器、钛管换热器、排风风机;溶液热湿交换单元模块,送风风机,1号溶液储液箱,活性炭吸附装置、5μm精密过滤器、变频增压泵,反渗透膜组件,2号溶液储液箱置于反渗透装置出口,纯水回收箱,溶液泵,补水泵及补水电磁阀。本发明解决了以下几点技术难题:1、解决了溶液调湿设备为平衡除湿溶液与再生溶液浓度而连通导致的冷热抵消问题,提升整机能效比;2、解决了溶液调湿机组再生过程中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去造成的浪费,通过反渗透装置将除湿的水分净化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 ||
搜索关键词: | 热泵式变 溶液 浓度 反渗透 再生 纯水 再利用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热泵式变溶液浓度调湿及反渗透再生纯水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液调温热泵系统、溶液调湿系统、送风排风系统;所述溶液调温热泵系统包括一套独立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1)、四通阀(12)、翅片式冷凝器(13)、膨胀阀(14)、钛管蒸发器(15);所述压缩机(11)与四通阀(12)连接,所述四通阀(12)与翅片式冷凝器(13)连接,所述翅片式冷凝器(13)与膨胀阀(14)连接,所述膨胀阀(14)与钛管蒸发器(15)连接,所述钛管蒸发器(15)与四通阀(12)连接;所述溶液调湿系统包括供液泵(27)、两组热湿交换单元(16)、布液装置(17)及集液装置1号溶液箱(21);所述供液泵(27)将通过变频增压泵(24)调节通过反渗透装置(25)后出来的不同浓度的溶液输送到钛管蒸发器(15)进行热交换;通过钛管蒸发器(15)预冷/预热的溶液经布液装置(17)均匀淋洒在热湿交换单元(16)上,浓溶液在热湿交换单元(16)内与空气充分接触的吸湿后变为稀溶液,依靠重力流向集液装置1号溶液箱(21);所述送风排风系统包括处理后的新风送风风机(19)系统及回风通过溶液调温热泵系统中的翅片式冷凝器(13)带走热量的排风风机(18)系统;还包括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包括1号溶液箱(21)、活性炭吸附装置(22)、5μm精密过滤器(23)、变频增压泵(24)、反渗透装置(25)、2号溶液箱(26)、供液泵(27);所述1号溶液箱(21)中的稀溶液依次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22)进行一次过滤,经过5μm精密过滤器(23)进行二次过滤,经过二级过滤的洁净溶液通过变频增压泵(24)输送到反渗透装置(25)中,反渗透装置(25)生产出的浓溶液进入2号溶液箱(26),2号溶液储存的浓溶液通过供液泵(27)输送到钛管蒸发器(15)与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经过反渗透装置(25)将水分通过反渗透膜渗出,进行纯水回收再利用,同时稀溶液变成浓溶液流向2号溶液箱(26)进行再次的除湿循环,完成该装置整个除湿再生过程;还包括纯水回收再利用装置,所述纯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纯水回收箱(31)、补水泵(32)、电动三通阀(33)、止回阀(34)、补水电磁阀(35);所述反渗透装置(25)产生的纯水储存于纯水回收箱(31)内,在除湿工况下需要补水时启动补水泵(32),电动三通阀(33)开启位置为连通补水泵与止回阀(34),此时补水电磁阀(35)处于闭合状态,纯水进入2号溶液箱(26)精确调整溶液浓度,满足送风状态点的需求;如不需要补水,所述补水泵(32)启动,电动三通阀(33)开启位置为连通补水泵与生活用水处,将纯水回收箱(31)内的纯水供给生活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0512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