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解耦线控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1539.4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2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管欣;雍文亮;卢萍萍;张育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0 | 分类号: | B62D5/00;B62D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解耦线控转向系统,目的是解决传统EPS中电机噪声大、且无法实现智能汽车所需的转向全解耦的功能;解决部分线控转向系统中取消方向盘与转向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致使系统断电失效时无法完成失效转向;解决部分线控制动系统采用电机作为线控转向动力源时存在噪声大、响应速度慢等问题;解决部分线控制动系统采用液体或气体作为转向介质时存在泄漏、故障率增加、维护困难等问题。本发明采用电磁力来驱动转向杆运动使汽车快速精准地完成转向动作的线控转向系统,该线控转向系统能实现驾驶员与转向系统的全解耦,具有失效保护的功能,摆脱了电机、液体、气体的束缚,结构简单,集成度高。 | ||
搜索关键词: | 线控转向系统 全解耦 线控制动系统 电机 转向动力源 电机噪声 机械连接 快速精准 失效保护 系统断电 智能汽车 转向车轮 转向动作 转向系统 集成度 电磁力 故障率 转向杆 方向盘 线控 泄漏 噪声 驱动 束缚 响应 汽车 维护 | ||
【主权项】:
1.一种全解耦线控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方向盘(1)、转向管柱(2)、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换向机构(4)、电磁助力机构(7)和车轮组成;方向盘(1)依次与转向管柱(2)、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和换向机构(4)同轴连接,换向机构(4)安装在转向拉杆(20)上,转向拉杆(20)两端安装电磁助力机构(7),电磁助力机构(7)上与转向拉杆(20)同轴安装车轮转向推杆(28),车轮转向推杆(28)端部通过转向节臂连接到车轮;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由解耦装置和转向感觉模拟器组成,其中解耦装置由转向模拟器电磁壳体(29)、导线II(32)、导线支架II(33)、缓冲橡胶垫II(39)、动啮合齿轮(40)、转向柱(41)、转向模拟器齿轮(42)、连接管(43)、电磁动铁II(44)、电磁动铁II回位弹簧(45)和电磁静铁II(46)组成;所述转向模拟器电磁壳体(29)为向上开口的套筒类零件,套筒底面上有同心通孔,转向模拟器电磁壳体(29)底部周围固定安装导线支架II(33),导线支架II(33)上缠绕400~600匝导线II(32),导线支架II(33)上方固定安装电磁静铁II(46),电磁静铁II(46)、导线支架II(33)和转向模拟器电磁壳体(29)形成的圆筒状空间中放置电磁动铁II(44),电磁动铁II(44)与电磁静铁II(46)之间设有电磁动铁II回位弹簧(45),电磁动铁II(44)中心开有通孔,电磁动铁II(44)通过该通孔与连接管(43)固定连接,连接管(43)与转向模拟器齿轮(42)同轴,连接管(43)穿过转向模拟器齿轮(42)的中心圆环后其底部与动啮合齿轮(40)固定连接,当导线II(32)不通电时,动啮合齿轮(40)与转向柱(41)啮合;当导线II(32)通电时,动啮合齿轮(40)与转向模拟器齿轮(42)内齿啮合;转向模拟器齿轮(42)外齿与转向模拟器齿条(38)啮合,转向模拟器齿条(38)一端安装有转向感觉模拟器;所述的转向感觉模拟器由一对摩擦片(34)、摩擦缸筒(35)、橡胶底座(36)、摩擦片钢垫(37)和转向模拟器齿条(38)组成;一对摩擦片(34)沿圆周对称安装在转向模拟器齿条(38)一端的橡胶底座(36)中,摩擦片(34)与橡胶底座(36)之间放置摩擦片钢垫(37),所述摩擦片(34)外套装摩擦缸筒(35),使摩擦片(34)与摩擦缸筒(35)形成一对摩擦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1153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灾难救援车
- 下一篇:双行星排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