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7882.X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6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等,其中当活塞机构受到冲击力后可以在阻尼壳内上下移动,阻尼壳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在活塞机构的压缩下进入气动马达工作,气动马达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正常工作时将冲击的能量经气动马达和发电机转换储能起来,实现了快速吸收冲击能量及快速衰减震动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节能性高,具有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本发明中还解决了减震器在受到瞬间过大冲击力对减震器内部结构产生机械损害的问题,起到了在突发情况下保护减震器的作用,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冲击力 汽车 减震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四管口、气动马达、支撑条、发电机、活塞机构、第一固定块、齿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推动套、第一T形环槽,其中第二挡板安装在阻尼壳一端外圆面上;固定板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均安装在气动马达上;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气动马达上,且发电机轴与气动马达轴相连;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活塞机构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第一管口安装在阻尼壳靠近第一空腔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与阻尼壳上所开的通孔配合;第二管口安装在阻尼壳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靠近第二挡板,与第二空腔相通;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且齿条与活塞机构相配合;第一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第一固定块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与活塞机构配合;推动套一端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且推动套安装的该端位于第一空腔内;推动套另一端穿出阻尼壳;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推动套端面上;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两个第一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内,两个第一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两个第二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内,两个第二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上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壳、第六T形环槽、连接T形环、导轨、固定杆、T形块、回位弹簧、T形环、T形槽、第一导块、第四T形环槽、第一滑动孔、第三滑动孔、第三导块、第四齿轮、固定柱、第五齿轮、引导槽、连接块、第二限位环、第三T形环槽、缠绕机构、第一齿轮、驱动轴、支座、第三齿轮、螺纹孔、驱动轮、第二锥齿轮、软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轴、导向轮、第一锥齿轮、第二固定轴、齿条槽、固定环、第一限位环、驱动条、驱动槽、第三固定轴、容纳腔、第四固定轴、第三限位环,其中活塞壳上具有容纳腔;活塞壳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容纳腔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靠近齿条槽;活塞壳通过与阻尼壳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壳上的齿条槽与齿条滑动配合;驱动轴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引导槽;驱动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上,且驱动轴与活塞壳轴线重合;驱动轴另一端穿出活塞壳通过轴承固定在阻尼壳上所开的孔内;缠绕机构位于活塞壳内,且缠绕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一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滑动孔;两个第三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三滑动孔内圆面上;第一齿轮位于活塞壳内,第一齿轮通过第三导块与引导槽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上;固定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端面上;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通孔;两个驱动条对称安装在通孔内圆面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三T形环槽与第一限位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软杆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软杆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连接块一端安装在软杆端面上;第二限位环安装在连接块端面上;第四齿轮一端安装在软杆远离连接块端面上;固定柱一端安装在第四齿轮端面上;第三限位环一端安装固定柱端面上;软杆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上;软杆缠绕在缠绕机构上;软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与第一T形环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且软杆上的驱动槽与驱动条滑动配合;软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壁上;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导向轮外圆面与软杆外圆面接触配合;导轨端面上开有T形槽;导轨远离T形槽的端面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T形块安装在支座端面上;支座通过T形块与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导轨上,且支座位于第一空腔内;回位弹簧位于T形槽内,回位弹簧一端安装在T形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T形块端面上;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固定轴安装在支座上,且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轮安装在第三齿轮端面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轮端面上;第二锥齿轮通过第四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一滑动孔;两个第一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一滑动孔内圆面上;第四锥齿轮端面上开有第四T形环槽;第四锥齿轮远离第四T形环槽端面上开有第六T形环槽;T形环安装在第四T形环槽内;四个固定杆周向均匀的按在T形环内圆面上;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一导块与引导槽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T形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六T形环槽内;第五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上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轮、第二滑动孔、第二导块、固定T形环、支撑块、第五T形环槽、容纳槽、引导轮、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T形环槽,其中缠绕轮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缠绕轮端面上开有第五T形环槽;缠绕轮端面上开有第二滑动孔;第二滑动孔内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缠绕轮通过第二导块与引导槽滑动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三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缠绕轮上;固定T形环一端安装在容纳腔上端面,另一端安装在第五T形环槽内;支撑块一端安装在缠绕轮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端面上;上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二T形环槽配合;软杆外圆面与引导轮配合;推动套一端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上;推动套的直径大于软杆的直径;驱动轴的直径小于推动套的直径;导轨、T形环、支座、第三齿轮、驱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裸露在第一空腔内的第二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的体积之和;齿条距离阻尼壳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1788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