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有限缓冲区中继链路的编码传输方法及编码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3876.1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业;吴黄楠;包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B7/0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226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有限缓冲区中继链路的编码传输方法及编码通信系统,方法包括:在源节点对原数据分组划分子集,利用随机数生成器确定子集的原数据分组,对每个子集的原数据分组进行b次编码传输至中继节点,b为正整数,代表子集传输大小;在中继节点处对缓存的属于同一子集的编码分组重新编码并传输至目的节点;在目的节点利用同一个随机数生成器,确定每个子集的各个原数据分组的索引值,并利用子集重叠感知解码器恢复出所有原数据分组。本发明中继节点的缓存空间可以是有限的,缓存空间的大小的要求可以降低到子集传输大小;编码传输开销更小;译码复杂度小。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有限 缓冲区 中继 编码 传输 方法 通信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面向有限缓冲区中继链路的编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源节点对原数据分组划分子集,利用随机数生成器确定子集的原数据分组,对每个子集的原数据分组进行b次编码传输至中继节点,b为正整数,代表子集传输大小;在中继节点处对缓存的属于同一子集的编码分组重新编码并传输至目的节点;在目的节点利用同一个随机数生成器,确定每个子集的各个原数据分组的索引值,并利用子集重叠感知解码器恢复出所有原数据分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大学;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4387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