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下水道高效防松固定管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5372.3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升;李翔;杨鑫;陶家康;姚维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壹鼎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曹成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下水道高效防松固定管束,包括墙体、上半环体、下半环体、固定螺栓、固定螺母、固定管套、安装腔、第一挡板、嵌合槽、环形槽、限位杆、第二挡板、固定螺柱、紧固螺柱、辅助连接带、辅助连接带端和弹簧。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改变了原有的螺钉与墙面直接接触的固定方式,以固定螺柱与固定管套相互螺接的方式进行安装,提高了整个安装结构的稳定性性,固定管套表面上的限位杆与嵌合槽上的环形槽卡合保证了固定管套与墙体固定的稳定性,从而为整个管束安装结构提供较为稳定的安装平台,进一步提升管束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在固定下水管道的过程中可使用辅助连接带对下水管道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固定。利用防松螺栓提高了该固定管束的防松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下水道 高效 固定 管束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下水道高效防松固定管束,包括墙体(1)以及设置在墙体(1)表面用于固定下水管道的管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本体由两个可构成环状结构的上半环体(2)和下半环体(3)组成,所述上半环体(2)和下半环体(3)的连接处通过固定螺栓(4)和固定螺母(41)固定,所述管束本体内腔设置辅助连接带(10),且辅助连接带(10)两端的辅助连接带端(101)贯穿于上半环体(2)表面延伸至上半环体(2)两端与下半环体(3)两端连接处,所述上半环体(2)中心部位上贯穿有竖直设置的紧固螺柱(9),且紧固螺柱(9)末端固接固定螺柱(8);所述固定螺柱(8)螺纹连接至嵌合于墙体(1)表面的固定管套(5),所述固定管套(5)通过嵌合槽(6)嵌合安装于墙体(1)表面,且嵌合槽(6)轴向表面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杆(7)的环形槽(61),所述固定管套(5)侧壁内部设有若干成环形分布的限位杆(7),且限位杆(7)一侧的固定管套(5)侧壁内部设有安装腔(51),所述安装腔(51)上安装有与限位杆(7)垂直的第一挡板(52),且第一挡板(52)通过水平设置的弹簧(11)连接至位于限位杆(7)表面的第二挡板(71);所述固定螺栓(4)为防松螺栓,所述防松螺栓包括螺帽(2001)和螺杆(2002),所述螺帽(2001)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推杆(2003),所述第一推杆(2003)的一端穿过螺帽(2001)并延伸至螺杆(2002)的内部,所述第一推杆(20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球(2004),所述第一推杆(2003)的正面设置有滑轨(2005),所述滑轨(2005)的正面滑动连接有滑块(2006),所述滑块(20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2007),所述滑块(2006)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臂(2008),所述连接臂(20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钉尖(2009),所述螺杆(200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010),且第一钉尖(2009)穿过螺杆(2002)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螺杆(20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头(2011),所述冲头(20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12),所述支撑杆(20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013),所述弹性片(20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钉尖(2014),所述冲头(201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015),且第二钉尖(2014)穿过冲头(2011)并延伸至其外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壹鼎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壹鼎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4537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