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探测器光陷阱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3124.3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2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妍;魏思航;蒋洞微;王国伟;徐应强;汪韬;牛智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109 | 分类号: | H01L31/109;H01L31/0352;H01L31/18;H01L31/02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测器光陷阱结构的制备方法,通过干湿法刻蚀与腐蚀工艺结合,实现电子束曝光胶层、金属掩膜以及SiO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探测器 陷阱 结构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红外探测器光陷阱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取一红外材料层(10);在所述红外材料层(10)上沉积一层SiO2掩膜(20);在所述SiO2掩膜(20)上沉积一层金属掩膜(30);在所述金属掩膜(30)上沉积一层电子束曝光胶层(40);电子束曝光、显影后,在电子束曝光胶(40)上形成一级光陷阱结构(G),其高度为电子束曝光胶(40)的胶厚;采用强酸溶液对金属掩膜(30)进行湿法腐蚀,得到二级光陷阱结构(M),厚度为金属掩膜(30)的厚度;采用丙酮溶液进行水浴,去除残余电子束曝光胶层(40);采用氢氟酸和氟化铵的混合溶液对SiO2掩膜(20)进行化学湿法腐蚀,得到三级光陷阱结构(S),厚度为SiO2掩膜(20)的厚度;采用强酸溶液进行湿法腐蚀,去除残余的金属掩膜(30);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刻蚀红外材料层(10),刻蚀深度为红外材料层(10)的上接触区到吸收区厚度之和,得到终级光陷阱结构(R);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材料层(10)为短波、中波、长波或甚长波红外材料;所述SiO2掩膜(20)的厚度为所述红外材料层(10)的上接触区到吸收区各层厚度之和的1/4~1/5;所述金属掩膜(30)的厚度为50~70nm;所述电子束曝光胶层(40)的厚度为20~20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5312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lN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的回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