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3515.1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田冷;董俊林;顾岱鸿;王义鹏;任效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7/26;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先建立的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中的基岩区、体积压裂区、人工裂缝区分别对应的渗流特征,建立所述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的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利用差分方程法求解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获得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解;根据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解,绘制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的水平井试井曲线;根据所述水平井试井曲线,进行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利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综合考虑不同地质特征对应的渗流特性,使得构建的渗流数学模型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了试井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水平 井试井 解释 处理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建立的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中的基岩区、体积压裂区、人工裂缝区分别对应的渗流特征,建立所述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的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利用差分方程法求解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获得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解;根据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解,绘制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的水平井试井曲线;根据所述水平井试井曲线,获得体积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信息;其中,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中的基岩区、体积压裂区、人工裂缝区分别对应的渗流特征,建立所述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的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包括:根据所述基岩区的启动压力梯度效应,构建所述基岩区对应的基岩区渗流微分方程,构建出的所述基岩区渗流微分方程包括:
上式中,x表示第二方向,y表示第一方向,t表示时间,
表示所述基岩区的地层拟压力,G表示所述启动压力梯度,pi表示原始地层压力,η2表示所述基岩区的压力传导系数,
表示原始地层拟压力,xe表示到所述第二方向供给边界的距离;根据所述体积压裂区的压力敏感效应,构建所述体积压裂区对应的体积压裂渗流微分方程,构建出的所述体积压裂渗流微分方程包括:
上式中,x表示所述第二方向,y表示所述第一方向,t表示时间,
表示所述体积压裂区的地层拟压力,β表示储容比,
表示原始地层拟压力,ye表示到所述第一方向供给边界的距离;根据所述人工裂缝区的紊流效应,构建所述人工裂缝区对应的人工裂缝渗流微分方程,构建出的所述人工裂缝渗流微分方程包括:
上式中,x表示所述第二方向,y表示所述第一方向,t表示时间,
表示所述人工裂缝区地层拟压力,δ表示导流系数,ηF表示所述人工裂缝区压力传导系数,
表示原始地层拟压力,xf表示裂缝半长;根据所述基岩区渗流微分方程、所述体积压裂渗流微分方程、所述人工裂缝渗流微分方程,建立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所述利用差分方程法求解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获得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解,包括:根据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分别建立所述基岩区、所述体积压裂区、所述人工裂缝区对应的第一方向差分方程,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所述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中水平井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差分方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差分方程;沿所述第二方向,对所述人工裂缝区进行逐级网格加密,临近所述水平井的一端的网格之间的间距小于另一端的网格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方向包括:所述水平井的径向方向上;根据所述加密后的网格和所述体积压裂区、所述人工裂缝区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向差分方程,对所述体积压裂区、所述人工裂缝区的衔接部分进行所述第二方向的差分处理,分别建立所述体积压裂区、所述人工裂缝区对应的所述第二方向差分方程;求解所述基岩区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向差分方程、所述体积压裂区、所述人工裂缝区分别对应的第二方向差分方程,获得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解;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差分方程的构建方法包括:在所述体积压裂水平井模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取等比级网格;将所述等比级网格对应的第一方向坐标转化为等距网格第一方向坐标;根据所述等距网格第一方向坐标,将所述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进行坐标转换,获得等比级微分方程;根据所述等比级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获得所述基岩区、所述体积压裂区、所述人工裂缝区对应的第一方向差分方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7351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莫来石结合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割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