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液双悬浮支承分断式锥形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8229.4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华;王进;吴晓晨;张斌;陈涛;王强;高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4 | 分类号: | F16C32/04;F16C32/06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液双悬浮支承分断式锥形轴承,所述轴承包括液体静压和电磁悬浮两套支承系统;所述轴承构成包括第一、二轴承外壳、转子轴、第一、二定子、第一、二导磁套、第一、二漆包线圈、轴承中段、第一、二骨架密封圈和第一、二轴承端盖。所述液体静压支承系统,液压油从两个定子的进油孔流入,分别作用于两个导磁套,在两个定子与两个导磁套之间形成锥形的气隙及油膜,实现轴承的轴向、径向双向支承;所述电磁悬浮支承系统,其实现方式是利用两个定子上八个磁极的分布方式呈现为NSSNNSSN布置,进而产生电磁吸力原理实现的。本发明能够大幅度增加轴承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无需单独配备辅助支承及循环冷却系统,提高轴承系统的调节能力及精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液双 悬浮 支承 分断式 锥形 轴承 | ||
【主权项】:
1.一种磁液双悬浮支承分断式锥形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液体静压和电磁悬浮两套支承系统;所述轴承构成包括第一轴承外壳、第二轴承外壳、转子轴、第一定子、第二定子、第一导磁套、第二导磁套、第一漆包线圈、第二漆包线圈、轴承中段、第一骨架密封圈、第二骨架密封圈、第一轴承端盖和第二轴承端盖;所述转子轴为中心径向断面呈对称结构,中部为大直径圆柱体结构,两端为小直径圆柱体结构,左侧由大直径圆柱体过渡到小直径圆柱体之间为第一锥体结构段;右侧由大直径圆柱体过渡到小直径圆柱体之间为第二锥体结构段;所述第一、二导磁套均为锥形结构,并分别套装在转子轴的第一锥体结构段和第二锥体结构段处,且与转子轴间采用过盈配合装配;所述第一定子沿其内圆周上向圆心向均布有八个内凸磁极,沿第一定子外圆周向圆心向加工有八个径向进油孔分别贯通每个磁极;八个磁极采用NSSNNSSN方式布置,每相邻磁极为一对;在每两个磁极对之间的定子圆周端面上加工有装配通孔;每个磁极上绕有第一漆包线圈;所述第二定子其结构与第一定子结构完全相同,在第二定子的每个磁极上绕有第二漆包线圈;所述第一、二定子分别套装在第一、二导磁套上,第一定子磁极与第一导磁套以及第二定子磁极与第二导磁套均采用间隙配合装配,其间隙都为30μm;所述第一轴承外壳沿内圆周端面设有一个O型密封圈槽,在O型密封圈槽的外端面上设有装配通孔与第一定子上的装配通孔相对应;在第一轴承外壳壳体上设有回油孔和通线孔;所述第二轴承外壳结构与所述所述第一轴承外壳结构完全相同;所述轴承中段沿两侧圆周端面各设有一个O型密封圈槽,在O型密封圈槽外的端面上设有装配通孔与第一、二定上的装配通孔相对应;所述轴承依次按照第一轴承外壳、第一定子、轴承中段、第二定子和第二轴承外壳的顺序装配,并通过装配通孔用螺栓紧固;转子轴两端通过第一、二骨架密封圈和第一、二轴承端盖密封固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7822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可穿戴VR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膜层厚度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