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流用自动分拣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9773.7 | 申请日: | 201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翁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帆安 |
主分类号: | B07C3/00 | 分类号: | B07C3/00;B07C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13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流用自动分拣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箱、操作台、传送带、检测电脑、安检架、货物进口、分拣箱、分拣装置、货物出口、分拣台、分类箱、落网、连接箱、支撑脚,控制箱与外部电连接并上部设有检测电脑,操作台装设于控制箱上部并与检测电脑固定连接,传送带设于控制箱左侧并传动连接且一端连接货物进口。本实用的有益效果为了实现物流用自动分拣设备可通过分拣箱进行货物识别自动分类,设备占据面积较小并分类到位,通过落网进入箱体进行二次分拣降低损坏防止分类后货物堆积,减少劳动力成本并设有安检扫描,提高安全意识,增加传递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自动 分拣 设备 | ||
【主权项】:
一种物流用自动分拣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箱(1)、操作台(2)、传送带(3)、检测电脑(4)、安检架(5)、货物进口(6)、分拣箱(7)、分拣装置(8)、货物出口(9)、分拣台(10)、分类箱(11)、落网(12)、连接箱(13)、支撑脚(14),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与外部电连接并上部设有检测电脑(4),所述操作台(2)装设于控制箱(1)上部并与检测电脑(4)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3)设于控制箱(1)左侧并传动连接且一端连接货物进口(6),所述检测电脑(4)连接操作台(2)于控制箱(1)上,所述安检架(5)两端连接于操作台(2)两侧并与控制箱(1)电连接,所述货物进口(6)嵌设于分拣箱(7)后端并与传送带(3)相连接,所述分拣箱(7)焊接于分拣台(10)上表面并相互垂直,所述分拣装置(8)装设于分拣箱(7)与分拣台(10)内部,所述货物出口(9)嵌设于分拣箱(7)下部与分拣台(10)相连接,所述分拣台(10)设于连接箱(13)前方与分类箱(11)固定连接,所述分类箱(11)为长方体等距分布于分拣台(10)前部,所述落网(12)固定连接分类箱(11)于内部,所述连接箱(13)设于控制箱(1)与分拣台(10)之间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14)固定连接于控制箱(1)、分拣台(10)、连接箱(13)底部;所述分拣装置(8)由固定架(80)、左右离合器(81)、转动杆(82)、左连接头(83)、连接杆(84)、限位块(85)、左推进块(86)、左第一扣合齿轮(87)、左第二扣合齿轮(88)、传动杆(89)、第一锥形齿轮(810)、第二锥形齿轮(811)、丝杆(812)、第三锥形齿轮(813)、第二转动杆(814)、第四锥形齿轮(815)、套杆(816)、固定轴承(817)、转动轴承(818)、分拣盘(819)、转动杆(820)、连接杆(821)、识别推动箱(822)、晃动柱(823)、活动杆(824)、固定螺母(825)、第一转动条杆(826)、固定块(827)、固定柱(828)、转动齿轮(829)、第二转动条杆(830)、连接轴(831)、第三转动杆(832)、第五锥形齿轮(833)、第四转动杆(834)、卡杆(835)、弹簧(836)、感应块(837)、第六锥形齿轮(838)、第七锥形齿轮(839)、右转动杆(840)、右第一扣合齿轮(841)、右第二扣合齿轮(842)、右推进块(843)、右连接头(844)组成;所述固定架(80)固定于分拣台(10)内壁上并中部设有左右离合器(81),所述左右离合器(81)通过转动杆(82)装设于固定架(80)中部并与转动杆(82)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82)通过孔洞贯穿固定架(80)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左连接头(83)、右连接头(843),所述左连接头(83)套设于转动杆(82)外部并通过左右离合器(81)与左推进块(86)相连接,所述连接杆(84)焊接于固定架(80)顶端与限位块(85)扣合连接,所述限位块(85)装设于分拣台(10)内壁上与连接杆(84)限位连接,所述左推进块(86)套设于转动杆(82)外部并装设于左连接头(83)、左第一扣合齿轮(87)之间,所述左第一扣合齿轮(87)通过设于左推进块(86)左端与左第二扣合齿轮(88)相啮合并转动连接,所述左第二扣合齿轮(88)焊接于传动杆(89)右侧,所述传动杆(89)通过固定扣设于分拣台(10)内壁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10)焊接于传动杆(89)左侧并与第二锥形齿轮(811)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11)焊接于丝杆(812)上下端且上部与第三锥形齿轮(8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锥形齿轮(813)与第二转动杆(814)固定连接并设于第二转动杆(814)前后端,所述第四锥形齿轮(815)设于转动杆(820)下方与第三锥形齿轮(813)齿轮连接,所述套杆(816)焊接于分拣盘(819)底部且形成T字结构,所述固定轴承(817)设于转动轴承(818)外部,所述转动轴承(818)套设于转动杆(820)外部与转动杆(820)转动连接,所述分拣盘(819)固定于套杆(816)上部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820)通过孔洞设于套杆(816)、分拣盘(819)内部并与分拣盘(819)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21)焊接于转动杆(820)侧边与感应块(837)推动连接,所述识别推动箱(822)装设于晃动柱(823)底部并与感应块(837)信号连接,所述晃动柱(823)连接活动杆(824)底部并与活动杆(824)焊接,所述活动杆(824)通过固定螺母(825)连接第一转动条杆(826)、第二转动条杆(830),所述固定螺母(825)设于活动杆(824)、第一转动条杆(826)、第二转动条杆(830)之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条杆(826)设有第二转动条杆(830)左侧并与第二转动条杆(830)角齿连接,所述固定块(827)固定于分拣箱(7)内侧顶端并底部设有第一转动条杆(826)、第二转动条杆(830),所述固定柱(828)连接分拣箱(7)于转动齿轮(829)后侧并与转动齿轮(829)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齿轮(829)设于第二转动条杆(830)右侧与第五锥形齿轮(8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条杆(830)通过连接轴(831)设于固定块(827)下方并与转动齿轮(829)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831)与第二转动条杆(8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832)通过卡扣固定于分拣箱(7)内壁上并两端设有第五锥形齿轮(833),所述第五锥形齿轮(833)焊接于述第三转动杆(832)上下端并分别与转动齿轮(829)、第六锥形齿轮(838)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834)装设于分拣箱(7)内壁上通过第六锥形齿轮(838)与第七锥形齿轮(839)传动连接,所述卡杆(835)通过孔洞设于分拣盘(819)内部并与货物出口(9)卡槽连接,所述弹簧(836)套设于卡杆(835)外部并伸缩连接,所述感应块(837)固定于卡杆(835)后端与货物出口(9)感应连接并与连接杆(821)推动连接,所述第六锥形齿轮(838)设于第四转动杆(834)上下部通过第七锥形齿轮(839)与第三转动杆(8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七锥形齿轮(839)设于右转动杆(840)右侧与第六锥形齿轮(838)角齿连接,所述右转动杆(840)左侧连接有右第一扣合齿轮(841),所述右第一扣合齿轮(841)与右第二扣合齿轮(842)相啮合,所述右第二扣合齿轮(842)设于转动杆(82)右端,所述右推进块(843)设于右连接头(844)与右第二扣合齿轮(842)之间,所述右连接头(844)通过左右离合器(81)与右推进块(843)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帆安,未经翁帆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9977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铸轧机的扒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轧油膜测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