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动电机用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4222.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6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文;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C22C38/04;C22C38/06;C22C38/26;C22C38/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用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及制造方法,属于钢铁加工技术领域。该硅钢成分为:0.001‑0.0015wt.%C,2.5‑3.0wt.%Si,0.8‑1.0wt.%Al,0.5‑0.8wt.%Mn,1.0‑2.0wt.%Cr,N≤0.002wt.%,0.1‑0.2wt.%Nb,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通过控制二次冷轧压下量和退火工艺,从而使无取向硅钢的磁感强度、铁损以及屈服强度达到平衡。本发明开发的钢种经过上述冷轧、退火工艺处理后,磁感强度B50为1.67‑1.70T,铁损W1.0/50为2.0‑5.5W/kg,W1.0/400为18.8‑32.12W/kg,下屈服强度ReL为460‑510MPa,抗拉强度Rm为560‑640MPa,延伸率为16.08%‑23.3%,已经达到并且超越了普通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对性能方面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无取向硅钢 无取向硅钢 驱动电机 退火工艺 磁感 铁损 屈服 硅钢 二次冷轧 钢铁加工 性能方面 钢种 不纯物 延伸率 冷轧 压下 制造 平衡 开发 | ||
【主权项】:
1.一种驱动电机用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为:0.001‑0.0015wt.%C,2.5‑3.0wt.%Si,0.8‑1.0wt.%Al,0.5‑0.8wt.%Mn,1.0‑2.0wt.%Cr,N≤0.002wt.%,0.1‑0.2wt.%Nb,余为Fe;所述的驱动电机用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按照化学成分百分比分别称取原料,通过转炉、电炉或感应炉冶炼获得钢液;(2)铸造:将步骤(1)所获得的钢液采用连铸或浇铸,得到铸锭,并将得到的铸锭进行锻造,锻坯厚度为35‑40mm;(3)热轧:在1100‑1200℃下将步骤(2)得到的锻坯保温1‑2h,随后经轧机进行不少于五道次轧制,总压下率为92‑94%,每道次压下率为28%‑35%,终轧温度控制在850℃以上,随后将热轧板在550℃‑650℃条件下保温1h以上后随炉冷却;(4)常化:在纯氮或保护性气氛下,将步骤(3)制得的热轧板在980℃‑1030℃条件下保温3‑5min,随后将热轧板取出空冷至室温,得到常化板;(5)一次冷轧与退火:将步骤(4)制得的常化板进行酸洗处理,然后进行一次冷轧至0.5mm,再在25%H2+75%N2气氛和800℃‑900℃条件下保温2‑5min,将得到的一次退火板取出空冷至室温;(6)二次冷轧与退火:将步骤(5)制得的一次退火板进行第二次冷轧,压下量控制在60%,然后在25%H2+75%N2气氛和940℃‑1020℃条件下保温3‑5min,将得到的二次退火板取出空冷至室温;所述硅钢的磁感强度B50为1.67‑1.70T,铁损W1.0/50为2.0‑5.5W/kg,W1.0/400为18.8‑32.12W/kg,下屈服强度ReL为460‑510MPa,抗拉强度Rm为560‑640MPa,延伸率为16.08%‑23.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0422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