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兜底防堵下水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8209.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4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合利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264 | 分类号: | E03C1/264;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控兜底防堵下水管,基于主下水管(1)引入电控兜底结构,在其中设计漏网(3),并基于与主下水管(1)所连通直线形侧管(2)的设计,在直线形侧管(2)中通过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构建针对漏网(3)的电控传动机构,在所设计水流流速传感器(7)对主下水管(1)中下水的实时检测基础上,由电控传动机构针对漏网(3)在主下水管(1)与直线形侧管(2)的位置实现切换,通过漏网(3)实现针对主下水管(1)中异物的兜底,并结合直线形侧管(2)所连下位管(4),以及所设计电控转轴(10)对下位管(4)对应封板(5)的转动控制,实现对漏网(3)所兜异物的清理,如此能够更好实现管路的防堵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兜底 防堵下 水管 | ||
【主权项】:
一种电控兜底防堵下水管,包括主下水管(1),主下水管(1)竖直设置,主下水管(1)的顶端端口与水池下水口相对接,主下水管(1)的另一端端口对接后续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形侧管(2)、漏网(3)、下位管(4)、封板(5)和控制模块(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的水流流速传感器(7)、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控制模块(6)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模块(6)连接外部供电网络进行取电,由控制模块(6)分别为水流流速传感器(7)、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控制按钮进行供电;主下水管(1)的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第一通孔(11),直线形侧管(2)的口径与第一通孔(11)的口径相适应,直线形侧管(2)上其中一端口敞开,另一端口封闭,直线形侧管(2)的敞开端与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相对接,且直线形侧管(2)与主下水管(1)彼此垂直;控制模块(6)设置于直线形侧管(2)外侧壁上;水流流速传感器(7)设置于主下水管(1)中、高于第一通孔(11)的位置;旋转电机(9)通过支架(12)固定设置于直线形侧管(2)内部的封闭端面上,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顶端指向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且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主下水管(1)相垂直;电控伸缩杆(8)的电机与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顶端相固定连接,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顶端指向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方向,且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漏网(3)的形状、外径与主下水管(1)内部内径相适应,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顶端与漏网(3)边缘相固定连接;直线形侧管(2)上侧壁的低位设置贯穿内外空间的第二通孔(13),下位管(4)的口径与第二通孔(13)的口径相适应,下位管(4)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下位管(4)位于直线形侧管(2)下部,下位管(4)的其中一端口对接直线形侧管(2)上第二通孔(13),且下位管(4)中心线与主下水管(1)中心线相平行,封板(5)的外径与下位管(4)的外径相适应,封板(5)的边缘通过电控转轴(10)与下位管(4)的另一端口边缘相对接,且封板(5)在电控转轴(10)转动控制下,实现针对下位管(4)另一端口的敞开或封闭;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处于最大长度时,漏网(3)位于主下水管(1)中;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处于最小长度时,漏网(3)位于直线形侧管(2)中,且漏网(3)的位置与直线形侧管(2)上第二通孔(13)的位置彼此相对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合利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合利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2820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