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空气涡轮风洞试验测试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48629.5 申请日: 2017-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8036917B 公开(公告)日: 2019-09-06
发明(设计)人: 郭生荣;卢岳良;刘诚;姬芬竹;王岩;寇桂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分类号: G01M9/04 分类号: G01M9/04;G01M9/06;G01M9/08
代理公司: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唐爱华
地址: 211106 江苏省南***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一种冲压空气涡轮风洞试验测试方法,步骤如下:1:将冲压空气涡轮模型安装在风洞试验段内;2: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入口控制面;3: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出口控制面;4: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流线弯曲控制面;5: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控制体;6:确定风洞试验段入口测量点和出口测量点;7:将各测量点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测量仪器可靠连通;8:测试初始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的涡轮输出功、计算并得到涡轮效率;9:测试不同风速时初始桨距角下的涡轮输出功和涡轮效率;10:测试不同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涡轮输出功和涡轮效率;本发明实现了外场流动内场化处理,提高了利用风洞试验研究冲压空气涡轮动力性能的能力。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冲压 空气 涡轮 风洞试验 测试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冲压空气涡轮风洞试验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步骤1:将冲压空气涡轮模型安装在风洞试验段内;步骤2: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入口控制面;该入口控制面为以涡轮旋转平面为基准,向来流方向1/2涡轮直径处、且垂直于涡轮旋转中心线的截面;步骤3: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出口控制面;具体方法是利用七孔探针在涡轮后缘探测流线不发生弯曲的临界控制面,该临界控制面垂直于涡轮旋转中心线,且流体的切向速度分量为零;步骤4: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流线弯曲控制面,包括前向流线弯曲控制面和后向流线弯曲控制面;具体方法是利用七孔探针探测模型涡轮旋转平面内流线不发生弯曲,即不存在切向速度分量的临界控制点,沿圆周方向的各临界控制点构成临界控制线;前向流线弯曲控制面为以该临界控制线为基准拟气流方向平行于涡轮旋转中心线移动至与入口控制面相交,所得交线与涡轮旋转平面内临界控制线之间形成的柱形控制面;后向流线弯曲控制面为顺气流方向各垂直于涡轮旋转中心线平面内流线不发生弯曲的临界控制线构成的控制面,该控制面与出口控制面相交;步骤5:确定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控制体;该控制体分别由入口控制面、出口控制面和流线弯曲控制面组成;该流线弯曲控制面包括前向流线弯曲控制面和后向流线弯曲控制面;步骤6:确定风洞试验段入口测量点和出口测量点;所述风洞试验段入口测量点和出口测量点分别位于该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入口控制面和出口控制面;所述入口测量点和出口测量点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步骤7:将各测量点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测量仪器可靠连通;步骤8:测试初始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的涡轮输出功、计算并得到涡轮效率,具体测量过程为:a.设置风洞的初始风速和初始桨距角;依据试验雷诺数确定风洞的初始风速,设为V1;依据试验要求调整涡轮桨距角为初始值b.启动风洞使其达到试验要求的初始风速V1;通过测量仪器测试该初始风速下初始桨距角时各测量点的静压、静温和流体速度,同时测量涡轮转速和转矩;其中,入口控制面内径向方向压力和速度稳定,而出口控制面内径向方向压力和速度不稳定;入口控制面内径向方向单点测量,而出口控制面内径向方向连续测量,该连续测量也包括多点测量;c.数据处理:依据各测点测量结果,借助下列公式对初始风速时初始桨距角下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能得初始风速时初始桨距角下涡轮理论输出功和涡轮效率,具体计算公式为:风洞试验段内模型控制体入口控制面的当量总压为:式中,为入口控制面当量总压,Pa;为入口控制面流体静压平均值,n1为入口控制面内测点数目;p1i为入口控制面内第i个测点静压,Pa;ρ为流体密度,kg/m3为入口控制面流体速度平均值,V1i为入口控制面内第i个测点速度,m/s;风洞试验段内模型控制体入口控制面的当量总温为:式中,为入口控制面当量总温,K;T1为入口控制面流体绝对温度,K;V1为初始风速,m/s;cp为定压比热,J/(kg·K);所述出口控制面内径向方向压力和速度不稳定,所述各测量点沿径向方向连续测量,该连续测量也包括多点测量;所述出口控制面流体静压平均值和速度平均值由各测量值沿径向积分得到;因此风洞试验段内模型控制体出口控制面的当量总压为:式中,为出口控制面当量总压,Pa;为出口控制面流体静压平均值,n2为出口控制面内测点数目;r2为出口控制面径向半径,m;p2i为出口控制面内第i个测点静压,Pa;为出口控制面流体速度平均值,V2i为出口控制面内第i个测点速度,m/s;流体流经风洞试验段内模型控制体的当量压比为:风洞试验段内模型的理论输出功由流体流经该控制体的绝热膨胀功计算得到,即,式中,wts为涡轮绝热膨胀功,J;cp为流体定压比热,J/(kg·K);为入口控制面当量总温,K;为流体流经风洞试验段内模型控制体的当量压比;γ为绝热指数;冲压空气涡轮输出功为:wf=T·n  (9)式中,wf为冲压空气涡轮输出功,J;T为测量得到的涡轮转矩,N.m;n为测量得到的涡轮转速,r/min;冲压空气涡轮效率为:式中,η为涡轮效率,即涡轮能量提取效率;d.维持风洞初始风速V1不变,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涡轮桨距角,该涡轮桨距角变化范围为通过测量仪器测试该初始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各测量点的静压、静温和流体速度,同时测量涡轮转速和转矩;重复本步骤中c.数据处理部分计算内容,分别得到初始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涡轮理论功和涡轮效率;步骤9:测试不同风速时初始桨距角下的涡轮输出功和涡轮效率,具体测量过程为:a.改变风洞风速,维持涡轮桨距角为试验要求的初始值风洞风速依据试验雷诺数确定,风洞风速变化范围为V1~V2;b.维持初始桨距角不变,调节风洞风速;依据试验雷诺数要求设置风洞风速间隔值为ΔV;分别调节风洞风速为V1+ΔV、V1+2ΔV、V1+3ΔV…...V2;通过测量仪器分别测试该初始桨距角下不同风速时各测量点的静压、静温和流体速度,同时测量涡轮转速和转矩;c.数据处理:依据不同风速时各测点测量结果,重复步骤8中c.数据处理部分计算内容,分别得到不同风速时初始桨距角下涡轮理论功和涡轮效率;步骤10:测试不同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涡轮输出功和涡轮效率,具体测量过程为:a.改变风洞风速,依据试验雷诺数要求调节涡轮桨距角为某一值并保持不变;该值位于之间;通过风洞风速控制装置改变风洞风速,依据试验雷诺数要求使风洞风速分别为V1+ΔV、V1+2ΔV、V1+3ΔV…...V2;通过测量仪器分别测试该涡轮桨距角下不同风速时各测量点的静压、静温和流体速度,同时测量涡轮转速和转矩;b.改变涡轮桨距角,依据试验雷诺数要求控制风洞风速为一风速值并维持不变;该风速值位于V1~V2之间;通过调节装置调整涡轮桨距角使其分别为通过测量仪器分别测试该风洞风速下不同涡轮桨距角时各测量点的静压、静温和流体速度,同时测量涡轮转速和转矩;c.数据处理:依据各测点测量结果,重复步骤8中c.数据处理部分计算内容,分别得到不同风速时同一桨距角下、同一风速时不同桨距角下涡轮理论功和涡轮效率;通过测量风洞试验段内模型入口控制面和出口控制面的静压、静温和流体速度,将风洞试验方法扩展应用于基于远场可压缩流体的冲压空气涡轮风洞试验方法,实现了外场流动内场化处理,利用测量参数能够求取模型涡轮的理论输出功;结合模型涡轮的转矩和转速测量结果进一步求取涡轮效率,提高了利用风洞试验研究冲压空气涡轮动力性能的能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4862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