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抽象故障树的结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270.6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3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杜军威;马超;李浩杰;于洋洋;于旭;江峰;胡强;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453;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抽象故障树的结构合成方法,通过对抽象故障树与案例故障树节点的相似度计算和逻辑门语义包含度计算,将案例故障树包含的事件节点和事件间的逻辑门语义关系,增量扩展到抽象故障树中,使扩展的抽象故障树即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完整性和语义,又增量包含了案例故障树的结构特征及其事件间逻辑语义,通过不断的合成,使扩展后的抽象故障树成为汇聚同类事故的抽象综合体,并建立了案例故障树与抽象故障树的结构映射。本发明为事故分析与预警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提高企业对重大事故的预警预防能力,减少财产损失,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抽象 故障 结构 合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面向抽象故障树的结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对抽象故障树与案例故障树节点的相似度计算和逻辑门语义包含度计算,将案例故障树包含的事件节点和事件间的逻辑门语义关系,增量扩展到抽象故障树中,使扩展的抽象故障树既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完整性和语义,又增量包含了案例故障树的结构特征及其事件间逻辑语义,通过不断的合成,使扩展后的抽象故障树成为汇聚同类事故的抽象综合体,并建立了案例故障树与抽象故障树的结构映射;给定一抽象故障树AFT={VA,GA,EA,v0,δhδw},和该抽象故障树关联的n个案例故障树IFTi={VI,GI,EI,v0,δh,δw},1≤i≤n,通过对抽象故障树与案例故障树节点的相似度计算,按照广度遍历算法计算AFT与IFT的节点与门的匹配,增量扩展抽象故障树结构并建立该抽象故障树的抽象解释集合,抽象故障树的局部结构为:即节点vai父链接门为gau,父节点vau,子链接门为gai,vai子节点vai+1,vai+2…vai+k与案例故障树IFTc的局部结构,案例故障树节点vcj对应抽象故障树节点vai,案例故障树节点vcj子节点vcj+1…vcj+q,从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vai,匹配案例故障树的当前节点vcj开始的子节点匹配过程执行如下步骤:Step1:从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vai,匹配案例故障树的当前节点vcj;Step2:判断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可以抽象解释案例故障树当前节点,如果是执行step3,不是执行step10;Step3:判断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的下连接门为或门,如果是执行step4,不是执行step5;Step4:继续匹配当前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Step5:判断案例故障树当前节点的子节点所有的都被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子节点抽象解释,如果是执行step6;Step6:查找每个案例故障树的子节点的抽象解释的抽象故障树节点,如果发现执行step7,否则执行step8;Step7:将当前案例故障树与抽象故障树对应的抽象解释节点加入到解释库中;Step8:抽象故障树节点回溯到父门为Or门的节点,以当前案例故障树节点为基础上回溯到与抽象故障树vap匹配的案例故障树节点vcp;Step9:判断存在vap的兄弟节点没有匹配,是则执行step1;Step10:如果当前案例故障树的节点不能被抽象故障树的当前节点抽象解释,判断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的父门是或门,如果是执行step11,否则执行step14或step15;Step11:匹配抽象故障树当前节点的兄弟节点是否能与案例故障树当前节点抽象解释,如果是执行step12,否执行step13;Step12:使用抽象故障树树中的原有节点;Step13:构造一个与vai为兄弟节点的新的分支节点;Step14:回溯该节点的父节点,新构造父节点的兄弟节点为案例故障树当前节点的解释节点;Step15:案例故障树与抽象故障树都从当前节点起,同步逐层回溯节点的父节点,直到抽象故障树回溯的父节点的父门为或门,匹配该父节点的兄弟节点与案例故障树回溯的父节点,如果回溯的父节点所有的兄弟节点都已匹配,则新构造回溯父节点的兄弟节点为案例故障树回溯父节点的解释节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6727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