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高能效电压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3684.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0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唐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湃芯创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46 | 分类号: | G05F1/46;H03K19/0175;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高能效电压驱动器,包括两级运放,其左侧为运放的第一级,右侧为运放的第二级;运放第一级采取折叠式共源共栅的结构,第二级是源极跟随器;本发明不使用米勒电容来进行补偿,采用电阻分压的形式稳定电路,不需要高精度的米勒电容,降低了芯片成品及芯片面积。同时,本发明偏置电路部分引入了反馈,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两级放大器的第二级使用源极跟随器增加了整体的驱动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联网 终端设备 能效 电压 驱动器 | ||
所述高能效电压驱动器包括两级运放,其左侧为运放的第一级,右侧为运放的第二级;运放第一级采取折叠式共源共栅的结构,第二级是源极跟随器;
其中,对于运放的第一级来讲,其组成包括MOS管M1、M2、M3、M4、M5、M6、M7、M8、M9、M10、M11、M12、M13、M14;其中,MOS管M1、M2为差分输入对管,M7、M8和M1、M2形成共源共栅,MOS管M3、M4提供尾电流,MOS管M5、M6提供电流,MOS管M9到M14是第一级的负载,MOS管M8的漏极为第一级的输出Vout1,MOS管M10的漏极与第二级的输入Vin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面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高能效电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对于运放的第一级来讲,在直流DC情况下,第一级的输出Vout1比Vin高Vgs,Vout2比Vin高Vgs,所以Vout2与Vout1在直流情况下几近相等;VO相当于是Vout1和Vout2之间的电阻分压,由此可知VO的直流电压为0;其作用是使电路很好地用电阻分压对电路进行补偿,避免使用米勒电容补偿新引入的不足,且避免使用高精度电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面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高能效电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级的源极跟随器,其增益为1,主要目的是增加整体的驱动能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面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高能效电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级的源极跟随器其组成包括MOS管M15、M16、M17以及电阻R1和R2;电阻R1与第一级的输出Vout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面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高能效电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效电压驱动器还包括偏置电路部分;其组成包括MOS管M1、M2、M3、M4、M5、M6、M7、M8、M9、M10、M11、M12、M13、M14、M15、M16、M17、M18、M19、M20、M21、M22、M23、M24、M25、M26、M27、M28;其对应的NIB端为从基准电路部分引入的电流;
MOS管M11的源极记作A点,MOS管M11的漏极记作B点,MOS管M12的漏极记作C点,MOS管M14的源极记作D点,其中A点与D点相连接。由于MOS管M11作电流镜接法,所以其电流由NIB决定,而与MOS管M11、M12无关,因此若A点电压升高,为保证电流不变,B点电压升高,则C点电压降低,相应地D点电压降低,因此形成了负反馈;MOS管M14的漏极电流即为运放部分的电流I;而偏置nbias1由MOS管M18的漏极引出,nbias2由MOS管M12的漏极引出,nbias3由MOS管M18的漏极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湃芯创智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湃芯创智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7368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