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4045.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1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华;杨林武;张新亮;周雨晨;薛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33Y1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61237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麦春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双金属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双金属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装置由控制系统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双金属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方法通过3D模型建模、分层切片、数据处理、对刀、送丝启动、气体保护启动、材料电弧电源系统启动、电弧引弧、3D运动、电弧跟踪步骤直至完成整个双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本发明实现了两种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并且工艺流程短,投入设备少,所需场地小,适宜于批量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复合材料 电弧 制造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双金属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装置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复合材料为:Φ60mm×(10+2.5)mm×80mm L360/625管状,/n采用双金属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装置,由控制系统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n所述控制系统部分由3D建模模块(23)、分层模块(24)、阴极射线显像管(25)、手动数据输入模块(26)、控制系统(14)、可编程控制器(27)组成;3D建模模块(23)与分层模块(24)信号连接,分层模块(24)、阴极射线显像管(25)、手动数据输入模块(26)、可编程控制器(27)分别与控制系统(14)连接;/n所述控制系统(14)具有X向伺服驱动接口、Y向伺服驱动接口、Z向伺服驱动接口、4轴伺服驱动接口、5轴伺服驱动接口、可编程控制器接口;/n所述可编程控制器(27)通过I/O接口分别连接继电器板和A/D数模转换板,A/D数模转换板连接温度检测系统(19);/n所述机械部分包括底座(17),底座(17)上设有Y向伺服电机(1)和工作台(2),工作台(2)前方设Y向伺服电机(1),工作台(2)上设有垫板(22),垫板(22)上设有工件(3),底座(17)与支架(13)相连接,支架(13)与横梁(16)相连接,横梁(16)设于工件(3)上方,横梁(16)上设有温度检测系统(19),横梁(16)上设有X向伺服电机(8),A材料焊枪(10)和B材料焊枪(11)设于横梁(16)下方,A材料焊枪(10)设有A材料气体保护开关(9),A材料焊枪(10)通过管路与A材料气体保护系统(6)连接,A材料焊枪(10)与A材料送丝系统(4)相连接,A材料焊枪(10)下方设有A材料电弧引弧/熄弧系统(21),B材料焊枪(11)设有B材料气体保护开关(12),B材料焊枪(11)通过管路与B材料气体保护系统(7)连接,B材料焊枪(11)与B材料送丝系统(5)相连接,B材料焊枪(11)下方设有B材料电弧引弧/熄弧系统(20),支架(13)设有Z向伺服电机(15),测量系统(18)设于横梁(16)和工作台(2)上,A材料电弧引弧/熄弧系统(21)和B材料电弧引弧/熄弧系统(20)均与电弧跟踪系统(29)相连,电弧跟踪系统(29)通过导线与可编程控制器(27)相连,测量系统(18)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14)相连;/n其增材制造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步骤1、3D模型建模:首先三维制图软件进行双金属复合材料工件模型建模,A材料为碳钢材料,B材料为625合金材料;/n步骤2、分层切片:首先对3D模型进行分层切片,根据零件图精度要求来计算确定分层切片厚度,选择每层分层厚度2.5mm,分层24层,即将来增材制造厚度为2.5mm,第1层L1至第4层L4,均为A材料碳钢材料;第5层L5为A材料/B材料/A材料,即碳钢/625/碳钢;第6层L6至第19层L19,均为A材料/B材料和B材料/A材料,即碳钢/625和625/碳钢;第20层L20为A材料/B材料/A材料,即碳钢/625/碳钢;第21层L21至第24层L24,均为A材料碳钢材料;随即将分层数据包括每一层材料属性、几何尺寸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14);/n步骤3、数据处理:分层结果输送给控制系统(14),控制系统(14)对分层数据进行编译、运算和逻辑处理;判断L1~L24每一层中材料种类及其区域面积,分别生成每一层A材料和B材料的开关量指令信号和运动指令信号,其中开关量指令信号传递给可编程控制器(27),运动指令信号传递给伺服系统,分别控制每层A材料或者B材料的增材制造顺序、规划路径参数,数据处理针对给出的每层材料加工顺序和规划路径,路径规划为回字形;/n步骤4、对刀:根据分层计算和数据处理结果,得到第6层加工顺序为B,A1,A2,A3,A4,先对B材料焊枪进行对刀,B材料焊枪对准工件(3)制造起点;/n步骤5、B材料送丝系统(5)启动:B材料焊枪对准起点后,根据分层计算和数据处理结果,伺服系统启动B材料送丝系统(5),送丝干伸长10mm,B材料焊丝端头距工件(3)的距离为3mm;/n步骤6、B材料气体保护系统(7)启动:B材料送丝系统(5)启动后,根据数据处理判断结果输出开关指令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27),可编程控制器(27)接收开关量指令信号,经过编译、逻辑判别和运算,再经过功率放大,启动B材料气体保护系统(7);/n步骤7、B材料电弧电源系统启动:B材料气体保护系统(7)启动后,根据数据处理判断结果输出开关指令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27),可编程控制器(27)接收开关量指令信号,经过编译、逻辑判别和运算,再经过功率放大,启动相应的B材料电弧电源系统;/n步骤8、B材料电弧引弧:B电弧电源系统启动后,根据数据处理判断结果输出开关指令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27),可编程控制器(27)接收开关量指令信号,经过编译、逻辑判别和运算,再经过功率放大,启动B材料电弧增材制造;/n步骤9、X-Y向运动:B材料电弧引弧后,根据数据处理判断结果输出3D运动指令信号给伺服系统,伺服系统同时启动B材料焊枪(11)进行X向运动和工作台(2)进行Y向运动,进而控制增材制造的X-Y向运动,控制B材料焊枪(11)按照预设路径规划进行增材制造;/n步骤10、运动测量:由测量系统(18)对增材制造过程中3D运动实际位移量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14),将反馈实际位移量和预设位移量进行比较测量,将测量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14),从而调整和控制伺服系统按照原设定值运动;/n步骤11、电弧跟踪:电弧引弧后,启动电弧跟踪系统(29),以电弧或者焊枪相对于焊缝或者坡口中心位置偏差为检测量,以焊枪及电弧位移量为操作量,当焊枪或电弧对于焊缝或者坡口中心位置发生偏差时,电弧跟踪系统(29)将自动检测出偏差并通过必要的放大后驱动伺服系统调整焊枪位置,使得电弧对准中心位置,从而确保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按照预设路径行走,并且具有小的电弧电压和电流波动;/n步骤12、B材料电弧熄弧:当B材料左侧预设宽度的增材制造,制造长度80mm,完成后,根据分层计算和数据处理结果,启动B材料电弧引弧/熄弧系统(20),拉长B材料电弧,直至熄弧,同时缩短干伸长不超过5mm;/n步骤13、B材料右侧区域增材制造,当B材料左侧预设宽度的增材制造完成后,B材料焊枪平移至右侧区域,重复上述步骤4-12,完成B材料右侧预设宽度的增材制造;/n步骤14、A材料增材制造启动:完成该层B材料左右两侧区域预设宽度的增材制造后,启动A材料增材制造,制造顺序为先左再右,由内及外,“回”字形增材制造,先后分别完成该层A1,A2,A3,A4制造,先后执行上述步骤4-13工序,经过对刀、A材料送丝系统(4)启动、A材料气体保护系统(6)启动、电弧电源启动、电弧引弧、X-Y向运动、运动测量、电弧轨迹跟踪、电弧熄弧工序,完成A1左侧增材制造,再以回字形平移完成A1右侧增材制造,以此类推,回字形轨迹运动,完成A2、A3、A4增材制造;/n步骤15、重复步骤4-14,完成第7层双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n步骤16、以此类推,完成每一层双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直至完成整个工件(3)的双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学院,未经西安航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8404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阅读灯
- 下一篇:一种快捷安装全塑户外壁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