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柔直并网的交直流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9632.X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向往;曹帅;林卫星;文劲宇;杨之翰;俞恩科;姚良忠;汪洋;李世强;胡文侃;杨波;李琰;陶以彬;曹远志;王志冰;刘艳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H7/26;H02H9/04;H02J9/0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张建伟;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柔直并网的交直流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方法,系统主要由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频器、混合型MMC和耗散电阻构成,通过混合型MMC对交直流电流分别进行控制,在直流故障时通过负投入全桥型子模块使得MMC工作在零直流电压附近,从而无需闭锁MMC即可实现直流故障穿越。为保证故障期间换流阀的安全,采用耗散电阻吸收故障期间的能量,使风电场在故障期间不会脱网,依然维持正常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电柔直 并网 直流 故障 穿越 能量 耗散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风电柔直并网的交直流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风电柔直并网包括风电场、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电网侧换流站GSMMC、耗散电阻装置和斩波电阻装置;其中:风电场输出与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之间通过交流三相母线连接,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与电网侧换流站GSMMC之间采用一回直流输电线路连接;所述耗散电阻装置并联在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的交流侧,所述斩波电阻装置并联在风电场内部全功率变频器FPC的直流联络线正负极之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全功率变频器FPC,使风力发电机出口频率稳定,风电发电机采用桨距角控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全功率变频器FPC机侧采用定功率控制,全功率变频器FPC电网侧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从而输出稳定的风电功率;所述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和电网侧换流站GSMMC均为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混合型MMC,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采用定交流电压控制,电网侧换流站GSMMC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2)每个换流站通过检测其直流端口电压,判断柔性直流网络是否发生故障,是则转步骤(3),否则继续进行检测;(3)判断短路故障类型,作出不同处置;交流短路故障则转步骤(4),直流短路故障则转步骤(5);所述交流短路故障指电网侧换流站GSMMC外接大电网线路故障;所述直流短路故障指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和电网侧换流站GSMMC之间的直流线路故障;(4)将电网侧换流站GSMMC设定为定直流电流控制,通过调整电网侧换流站GSMMC的直流调制比Mdc,实现限幅限制直流电压,从而保证直流线路过压不超过线路耐受能力;当耗散电阻装置检测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直流侧电压大于阈值时投入,用于消耗故障期间风电能量;故障消除后,直流电压参考值采用斜降函数使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和电网侧换流站GSMMC之间线路直流电压逐渐下降,从而实现直流电压跟踪稳定;斩波电阻装置检测全功率变频器FPC的直流电压,大于阈值时投入,限定风机功率输出;转步骤(2);(5)将电网侧换流站GSMMC和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均设为零直流电流控制,通过降低其直流调制比Mdc,降低直流电压,以实现不闭锁运行;当耗散电阻装置检测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直流侧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投入,用于消耗故障期间风电能量;故障消除后,电网侧换流站GSMMC恢复为定直流电压控制,其参考电压值采用斜升函数使直流电压跟踪稳定;风电场侧换流站WFMMC恢复为子模块平均电压控制,风电功率重新进行输送;所述斩波电阻装置通过检测全功率变频器FPC的直流电压,在故障消除后,限定风机功率输出,保证风电功率的安全送出,转步骤(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9963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岸电无缝并网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集散式光伏逆变系统协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