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炉缸炉底侵蚀包络面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6959.X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0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彭修乾;孟祥飞;段莉莉;李健增;夏梓峻;刘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黄利萍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炉缸炉底侵蚀包络面确定方法,涉及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检测技术领域,通过采用基于不变网格和维度趋近法的方法,根据高炉仿真模型中稳态传热的规律假设,对高炉炉缸炉底模型进行不同维度的特征简化,考虑精度提高的需要,计算不同维度的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时期的炉缸热电偶监测数据,获取检测点最高温度。将得到的炉缸炉底内边界作为高维度的初始条件,从而把精度的提高转换为维度的扩展。包络面调整时忽略单元尺度的差异,无需求解侵蚀面准确位置,形成一套高炉包络面求解的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了高炉侵蚀计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计算量,从而缓解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侵蚀检测结果误差大、计算量大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炉缸炉底 侵蚀 包络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炉炉缸炉底侵蚀包络面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配置计算模型的参数;步骤二:设定所述计算模型中温度监控节点的监控温度;步骤三:根据所述计算模型建立一维温度传递模型,标定所述一维温度传递模型的延伸方向,设定初始温度,在计算域内进行迭代计算;对迭代计算中的一维温度误差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一收敛条件及第一调整条件,并根据步长调整算法结束迭代或设定下一次迭代的位置移动增量步长;获得第一迭代计算结果,并将所述第一迭代计算结果对应的节点位置设定为二维温度传递模型的边界参数;所述一维温度误差为 ,其中, 为一维温度传递模型中温度监控节点i 点的计算温度 与对应的监控温度 之差;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构建二维温度传递模型的网格模型,加载内部温度场参量,建立二维温度传递模型,切换输入端节点,在计算域内进行迭代计算;对迭代计算中的内部二维温度误差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二收敛条件及第二调整条件,并根据第二收敛条件及第二调整条件结束迭代或设定下一次迭代的参数;选取迭代完成的节点中与温度监控节点距离最近的节点作为第二迭代计算结果,将第二迭代计算结果设定为三维温度传递模型的边界参数;所述二维温度误差为 ,其中, 为二维温度传递模型中位于θ 角的计算域内的计算温度 与对应的监控温度 之差;步骤五:在步骤四的基础上,利用角度差值法进行计算域的映射,确定侵蚀切面厚度,建立三维温度传递模型的内部面,在计算域内进行迭代计算;对迭代计算中的三维温度误差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三收敛条件及第三调整条件,并根据第三收敛条件及第三调整条件结束迭代或设定下一次迭代的参数;选取迭代完成的节点中与温度监控节点距离最近的节点作为第三迭代计算结果;所述三维温度误差为 ,其中, 为三维温度传递模型中内部面的计算温度 与对应的监控温度 之差;步骤六:根据所述第三迭代计算结果生成高炉炉缸炉底侵蚀包络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未经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3695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