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熔融金属液搅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8979.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3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丽君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熔融金属液搅拌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旋转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基座顶部的旋转架体,所述旋转架体远离所述基座一侧的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延伸的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左侧内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三导滑腔,所述第三导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楔形滑块,所述楔形滑块左侧的所述第三导滑腔内顶压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所述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搅拌机体,所述搅拌机体左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楔形滑块滑动配合连接的楔形凹槽,所述楔形凹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接触式感应器,所述搅拌机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滑腔,所述第一导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设置有第一导滑块;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金属液的搅拌质量以及保持真空的纯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熔融 金属 搅拌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的熔融金属液搅拌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旋转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基座顶部的旋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体远离所述基座一侧的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延伸的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左侧内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三导滑腔,所述第三导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楔形滑块,所述楔形滑块左侧的所述第三导滑腔内顶压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所述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搅拌机体,所述搅拌机体左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楔形滑块滑动配合连接的楔形凹槽,所述楔形凹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接触式感应器,所述搅拌机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滑腔,所述第一导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设置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导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与第一电动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于在所述第一导滑腔内顶壁内且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右侧的所述第一导滑腔内顶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的内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顶部延伸段贯穿所述搅拌机体的顶部端面,且伸出所述搅拌机体的顶部端面外,伸出所述搅拌机体的顶部端面外的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与所述导滑槽的内顶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右侧的所述第一导滑块内壁体内固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上侧的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机顶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顶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端面外且末端固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电动机下侧的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导滑块底部端面外且末端固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导滑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下侧的所述搅拌机体内壁体内设有第二导滑腔,所述第二导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导滑腔之间的所述搅拌机体内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三调节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固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调节螺纹杆底部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二导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导滑块顶部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底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外表面上周向固设有第一齿转轮,所述第二导滑腔底部的所述搅拌机体内壁体内过渡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石墨搅拌棒,所述石墨搅拌棒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三旋转轴底部延伸末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石墨搅拌棒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搅拌机体的底部端面外,所述第二导滑腔左侧底部的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转轮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抽气装置,所述基座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底部四周均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车体左侧的所述移动轮为定向轮,所述移动车体右侧的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丽君,未经杨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4897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