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节能的平交道口用汽车安全防护系统及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6516.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3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29/00 | 分类号: | B61L29/00;B61L29/28;H02K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高、发电效率高的新型节能的平交道口用汽车安全防护系统及防护方法。所述防护系统包括铁轨的两侧的主传送平台,主传送平台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上设置主传送带轮,主传送带轮的外侧面与主传送带啮合,主传送带轮的主转轴的一端外侧面通过一个第一离合器与发电机连接,主转轴的另一端的外侧面通过一个多摩擦片式第三离合器与主电动机连接,铁轨的下表面与振动发电式轨枕连接;火车行驶过平交道口处的铁轨时,带动振动板沿竖直方向往复振动,则发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汽车在平交道口处出现故障或行驶速度较低无法快速驶出时,可以由主传送平台将故障汽车推出危险区域,火车仍可以通行,极大的提高了通行的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平交道 汽车 安全 防护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节能的平交道口用汽车安全防护系统,所述的安全防护系统包括铺设在平交道口处、与铁轨(1)相交设置的多条汽车车道(3);其特征在于:每条汽车车道(3)中、铁轨(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主传送平台(2),主传送平台(2)包括埋设在地下的主支架(21),主支架(21)上设置多个可相对于主支架(21)旋转的主传送带轮(22),多个主传送带轮(22)的外侧面与主传送带(23)啮合,主传送带(23)沿汽车车道(3)的纵向方向设置,主传送带(23)的上表面与汽车车道(3)的路面平齐;所述主传送带轮(22)的主转轴(24)的一端外侧面通过一个第一离合器(25)与发电机(26)连接,主转轴(24)的另一端的外侧面通过一个多摩擦片式第三离合器与主电动机(27)连接,发电机(26)、主电动机(27)分别与蓄电池(28)连接;所述铁轨(1)的两个轨道之间设置辅助平台(4),辅助平台(4)包括埋设在地下的辅助支架(41),辅助支架(41)上设置可相对于其旋转的多个辅助传送带轮(42),多个辅助传送带轮(42)的外侧面与辅助传送带(43)啮合;所述辅助传送带轮(42)的辅助转轴(44)的一端外侧面依次套设多摩擦片式第四离合器、辅助电动机(47);辅助转轴(44)的另一端外侧面通过一个第一离合器(25)与一个发电机(26)连接;所述辅助传送带(43)沿汽车车道(3)的纵向方向设置,辅助传送带(43)的上表面低于铁轨(1)的上表面或与铁轨(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铁轨(1)的上表面低于汽车车道(3)的表面或与汽车车道(3)的表面平齐;所述辅助传送带(43)与铁轨(1)的内侧面之间设置的间隙可使火车车轮通过;所述铁轨(1)的下表面与振动发电式轨枕(5)连接,轨枕(5)包括埋设在地下的凹形固定框架(51),固定框架(51)的槽底上表面分别与缓冲弹簧(52)、减振器(53)、发电套筒(54)各自的下端连接,发电套筒(54)的外侧缠绕发电线圈(55),所述缓冲弹簧(52)、减振器(53)各自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振动板(56)的下表面连接,振动板(56)的上表面与铁轨(1)的下底面连接;所述振动板(56)的下表面还与第一永磁体(57)的上端连接,第一永磁体(57)的下端套入发电套筒(54)内;所述发电套筒(54)的下端内部设置第二永磁体(58),第一永磁体(57)与第二永磁体(58)相对表面的极性相反;所述发电线圈(55)与蓄电池(28)连接;所述主传送带轮(22)、辅助传送带轮(42)的内部中心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第一离合器(25)、发电机(26)、主电动机(27)、辅助电动机(47)分别与控制器(63)通信连接,控制器(63)还分别与火车上安装的GPS定位仪(64)、火车车速传感器(65)、平交道口附近安装的汽车车速传感器(66)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63)还分别与设置在平交道口附近的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声光报警器通信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5651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