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根系促渗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61249.2 申请日: 2017-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8157111B 公开(公告)日: 2021-01-01
发明(设计)人: 于冰沁;车生泉;蔡施泽;谢长坤;阚丽艳;王璐;杨智文;刘天磊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2/60 分类号: A01G22/60;A01G17/00
代理公司: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代理人: 郑立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根系促渗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包括测定常见园林植物的根系数据及对应土壤理化性质,得到园林植物与土壤渗透之间关系数据,对园林植物对土壤的的综合促渗能力进行排序,筛选促渗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综合渗透能力将其分为强功能型、中等功能型和弱功能型三个等级;将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域复合种植,形成复层混交植物群落。该植物群落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和适合低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本发明构建的具有较高雨水根系促渗能力的园林植物群落,不仅能起到蓄渗雨水和削减地表径流的作用,还能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功能,也具备优良的景观美学功能。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构建 根系 促渗型 园林 植物群落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构建根系促渗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探地雷达测定常见园林植物的根系粗度、根系密度、根系空间形态等数据;

步骤2、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得到园林植物对应土壤的初始渗透率和稳定渗透率与园林植物之间关系数据,并对园林植物对土壤的的综合促渗能力进行排序,筛选出促渗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

步骤3、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综合促渗能力将其分为强功能型、中等功能型和弱功能型三个等级;

步骤4、将所述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域复合种植,结合绿地的休闲游憩功能,形成复层混交植物群落;

其中,所述强功能型是指植物具有较强的根系雨水促渗功能,所述中等功能型是指植物具有中等的根系雨水促渗功能,所述弱功能型是指植物具有较弱的根系雨水促渗功能或景观性;

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和适合低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

所述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包括雨水汇集带、休闲游憩带和根系促渗带三个水平结构和乔木、灌木、草本地表植物三层垂直结构;所述适合低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包括雨水汇集带、根系促渗带和缓冲过渡带三个水平结构和乔木、灌木、草本地表植物三层垂直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所述水平结构为将所述种植区域沿平行道路、水岸边界方向按2:3:3的面积比分成的靠近边界的雨水汇集带、位于中间部分的休闲游憩带、远离边界的根系促渗带三个带状区域,所述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下层;所述上层、中层和下层均具有所述雨水汇集和根系促渗能力的功能型和休闲游憩效果;

所述适合低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所述水平结构为将所述种植区域沿平行道路、水岸边界方向按2:3:3的面积比分成的靠近边界的雨水汇集带、位于中间部分的根系促渗带、远离边界的缓冲过渡带三个带状区域,所述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下层;所述上层、中层和下层均具有所述雨水汇集、根系促渗和缓冲功能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中,上层为乔木层;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雨水汇集带间隔种植强功能型、耐涝和所述景观型的小乔木,高度>4m,胸径为6~8cm,郁闭度为10%~20%;具有所述强功能型的小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小乔木数量比为1:1;所述小乔木包括常绿小乔木和落叶小乔木,所述常绿小乔木与所述落叶小乔木数量比为4:6;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休闲游憩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型和所述景观型的乔木,高度>6m,胸径为8~10cm,郁闭度为20%~30%;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型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乔木数量比为6:4;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与所述落叶乔木数量比为6:4;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根系促渗带间隔种植强功能型、耐水湿和所述景观型的乔木,高度>8m,胸径为12~15cm,郁闭度为60%~70%;具有所述强功能型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性的乔木数量比为8:2;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与所述落叶乔木的数量比为7:3;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具有功能型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乔木的种植间距为6~8m,所述功能型为所述强促渗能力、所述中等促渗能力或所述弱促渗能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中,中层为灌木;

所述中层灌木层的雨水汇集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型、耐涝灌木和所述景观型的灌木,高度为60~120cm,地径为6~8cm,郁闭度为20%~30%;具有所述强功能型、耐涝灌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灌木数量比为7:3;所述灌木包括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所述常绿灌木与所述落叶灌木数量比为6:4;

所述中层灌木层的休闲游憩带间隔种植小灌木和草本地被;

所述中层灌木层的根系促渗带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型、耐水湿的大灌木;高度为1.5~3m,地径为8~10cm,郁闭度25%~35%;具有所述强功能型的大灌木与具有景观型的大灌木数量比为6:4;所述大灌木包括常绿大灌木和落叶大灌木,所述常绿大灌木与所述落叶大灌木数量比为7:3;

所述中层的具有功能型的灌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灌木的种植间距为8~10m,所述功能型为所述强促渗能力、所述中等促渗能力或所述弱促渗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高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中,下层为小灌木和草本地被层;

所述下层的雨水汇集带种植耐涝草本地被植物,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郁闭度为100%;

所述下层的休闲游憩带种植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型和景观型的小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所述小灌木的高度<1.5m,地径为4~6cm,郁闭度为10%~20%,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郁闭度为100%,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型的小灌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所述小灌木数量比=1:1;所述小灌木与所述草本地被植物面积比为2:8;

所述下层的根系促渗带地表覆盖有机混合物;

所述有机混合物包括松柏皮、松针、菌霉;其中,松柏皮:松针:木菌霉的重量比为60%~70%:25%~30%:5%~10%;

所述下层的小灌木的栽植密度为4~9株/m2,所述下层的草本地被植物的栽植密度为满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低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中,上层为乔木层;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雨水汇集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型、耐涝和所述景观型的小乔木,高度>4m,胸径为6~8cm,郁闭度为20%~30%;具有所述强功能型的小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小乔木数量比=1:1,所述小乔木包括常绿小乔木和落叶小乔木,所述常绿小乔木与所述落叶小乔木数量比为4:6;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根系促渗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型和所述景观型的乔木,高度>8m,胸径为12~15cm,郁闭度为60%~70%;具有所述强功能型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性的乔木数量比为8:2;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与所述落叶乔木的数量比为7:3;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缓冲过渡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型、耐水湿和所述景观型的乔木,高度>6m,胸径为8~10cm,郁闭度为25%~35%;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型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的乔木数量比为6:4,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与所述落叶乔木数量比为6:4;

所述上层乔木层的具有功能型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型乔木的种植间距为6~8m,所述功能型为所述强根系促渗能力、所述中等促渗能力或所述弱促渗能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低踩踏频率绿地的园林植物群落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6124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