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跟随性大流量纳米级雾化粒子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2230.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5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伟;魏连风;于靖波;李晓辉;黄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G01M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跟随性大流量纳米级雾化粒子发生装置,通过进气腔(1)进入压缩空气,经一系列装置处理后由雾化喷嘴(9)喷出形成高速气流进入标记后的油料工质中,再通过油料箱体(11)中各通孔最终由残液隔离槽(20)区分粒子直径大小,由第三油雾通孔(16)排出粒子直径较小的液化油雾颗粒,达到实现油料工质示踪粒子的跟踪特性,在高跟随性的前提下,又通过特制的雾化喷嘴(9)形成纳米级的雾化粒子,保证了试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高跟随性 雾化粒子 纳米级 油料 发生装置 雾化喷嘴 大流量 通孔 粒子 高速气流 示踪粒子 压缩空气 装置处理 隔离槽 进气腔 液化油 残液 排出 喷出 油雾 跟踪 试验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高跟随性大流量纳米级雾化粒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腔(1)、一级分气腔(2)、气压调控腔(3)、二级分气腔(4)、第一快接插头(5)、通气软管(6)、第二快接插头(7)、金属导管(8)、雾化喷嘴(9)、油料工质槽(10)、油料箱体(11)、油料连通腔(12)、第一油雾通孔(13)、第二油雾通孔(14)、第一集液腔(15)、第三油雾通孔(16)、残液通孔(17)、第二集液腔(18)、残液排放阀(19)、残液隔离槽(20),所述油料箱体(11)分为相互隔离的左右两部分,在油料箱体(11)右半部分中,所述进气腔(1)与一级分气腔(2)相连,压缩气体通过进气腔(1)流经一级分气腔(2)并分流为二级气流,二级气流流入气压调控腔(3)经调控后流入与气压调控腔(3)相连的二级分气腔(4)并再次分流为三级气流,所述第一快接插头(5)安装于二级分气腔(4)输出端,三级气流通过依次连接的通气软管(6)、第二快接插头(7)进入金属导管(8);油料工质通过设置于油料箱体(11)底部的油料连通腔(12)进入油料工质槽(10),金属导管(8)输出端安装雾化喷嘴(9),三级气流通过雾化喷嘴(9)形成高速气流喷出并进入油料箱体(11)底部油料工质槽(10)的油料工质中,形成雾化液体混合物并通过设置于油料箱体(11)中部侧壁的第一油雾通孔(13)进入油料箱体(11)左半部分,再通过设置于油料箱体(11)左侧壁的第二油雾通孔(14)进入第一集液腔(15),所述第一集液腔(15)与第二集液腔(18)通过残液隔离槽(20)隔开,标雾化液体混合物中部分粒子通过设置于第一集液腔(15)上方的第三油雾通孔(16)排出,部分粒子凝结于残液收集槽(20),通过残液收集槽(20)的残液通孔(17)流入第二集液腔(18),并经设置于第二集液腔(18)底部的残液排放阀(19)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8223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雾气涡流雾化头
- 下一篇:一种压送式脱模手动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