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内镜下带吸引器的耳用剥离尖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7908.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2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益灯;麻琼钒;卓阳;夏思文;康宗辉;胡献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33210 | 代理人: | 陈旭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内镜下带吸引器的耳用剥离尖针,包括空心管体,空心管体的空心部分形成为负压吸引腔,空心管体的开口端管壁局部延伸形成剥离针头,剥离针头与空心管体之间形成夹角,剥离针头与空心管体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间隔,空心管体的开口端部的端面与空心管体的管壁成直角。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分离尖针在耳内镜下术时无法对术中的出血进行及时清除,导致手术视野不清,手术的准确性下降的缺陷,通过上述设计,在尖针对外耳道后壁皮肤粘连带进行分离,处理鼓索神经及听骨链周围的病变时,手术中的出血可及时通过空心管体吸出不会影响手术视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使用方便、可靠性强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耳内镜下带 吸引 剥离 | ||
【主权项】:
一种耳内镜下带吸引器的耳用剥离尖针,其特征是包括空心管体(1),空心管体(1)的空心部分形成为负压吸引腔(2),空心管体(1)的开口端管壁局部延伸形成剥离针头(3),剥离针头(3)与空心管体(1)之间形成夹角,剥离针头(3)与空心管体(1)的开口端部(4)之间形成间隔(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05790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