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DC‑DC的输入欠压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3311.6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1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宝文;徐庆继;王莉;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12 | 分类号: | H02H7/12;H02M3/1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入欠压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DC‑DC的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R14、电容C1、电容C2、稳压管DW1、稳压管DW2、三极管Q1‑Q3;电源输入端分别接电阻R1、电阻R8、电阻R11、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R4依次串联;电阻R5‑R6、稳压管DW1、R7依次串联;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R10依次串联;电阻R11‑R12、稳压管DW2依次串联;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阻R14的一端,稳压管DW3接电容C2的负极。本电路仅使用常用的电阻、电容、稳压管和三极管即可实现输入电压的欠压保护,因此大大降低了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成本,且方便调试。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dc 输入 保护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DC‑DC的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14、电容C1、电容C2、稳压管DW1、稳压管DW2、三极管Q1‑三极管Q3;电源输入端分别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依次串联,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电阻R6、稳压管DW1、电阻R7依次串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以及VCC0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1的正极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所述电阻R8与电阻R9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电阻R9与电阻R10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接控制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1、电阻R12、稳压管DW2依次串联,稳压管DW2的正极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接所述电阻R12与所述稳压管DW2之间,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稳压管DW3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W3的正极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并共同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09331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