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433.4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8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4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控制主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与主油缸活塞杆头端紧固连接的提拉杆同时控制压料块下行并且将下方的钢筋条向下压入长方体形凹槽中,左右两侧的侧压油缸各自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根侧压板对向行进,对向行进中的左右两根侧压板再将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向中间方向顶压,左右两侧的副压缸各自向下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块下压板同时下移,下移过程中的左右两块下压板最后再将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下压形成45º角倾斜,最后主油缸收缩活塞杆并控制压料机构上移复位,多根压制成型的钢筋条从压料块上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加工数量多、加工效率高、箍筋规格更统一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它是由长方体形承料座(1)、侧压油缸(3)、侧压板(31)、立柱(4)、平撑板(5)、主油缸(8)、压料机构、副油缸(7)、下压板(71)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体形承料座(1)平放于地面上,长方体形承料座(1)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顶面中部下凹形成一道长方体形凹槽(11),该长方体形凹槽(11)呈前后水平走向,该长方体形凹槽(11)的左右两槽壁的上端各自设置有一道嵌板凹槽(12),左右两道嵌板凹槽(12)均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顶面设置有10~20道用于放置钢筋条(A)的料槽(13),这10~20道料槽(13)前后平行并且等距排列,10~20道料槽(13)均呈左右水平走向,每道料槽(13)对应放置一根钢筋条(A);每道嵌板凹槽(12)能嵌入一根侧压板(31),从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各自设置有4~8个横向穿杆孔, 横向穿杆孔与嵌板凹槽(12)相连通,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之间对称设置;长方体形凹槽(11)、嵌板凹槽(12)、料槽(13)、横向穿杆孔均在铸造长方体形承料座(1)时一体铸造而成;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还各自焊接有4~8个横向缸座板(2),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与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2)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2)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2)之间对称设置,每个横向缸座板(2)的顶部均横放有一个侧压油缸(3)并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侧压油缸(3)的数量与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3)的活塞杆朝右并且向右贯穿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3)的活寒杆朝左并且向左贯穿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3)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向右作水平移动,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3)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向左作水平移动,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之间能对向顶近;长方体形承料座(1)顶面的左侧和右侧通过焊接各自立置有3~6根立柱(4),位于左侧的立柱(4)数量与位于右侧的立柱(4)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立柱(4)与位于右侧的立柱(4)之间对称设置;平撑板(5)通过焊接平置于立柱(4)的顶面之上,平撑板(5)通过左右两侧立柱(4)的支撑悬置于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正上方;平撑板(5)的顶面之上通过立板(6)紧固有2~4个主油缸(8),主油缸(8)之间前后排列,每个主油缸(8)的活塞杆朝下并且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压料机构紧固连接,每个主油缸(8)的左右两侧各自紧固有一个副油缸(7),每个副油缸(7)的活塞杆均朝下,位于左侧的副油缸(7)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位于左侧的下压板(71)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副油缸(7)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位于右侧的下压板(71)通过焊接实现紧固,左右两块下压板(71)之间相互平行,左右两块下压板(71)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副油缸(7)通过活塞杆的向下伸出能控制下压板(71)向下移动;其中,压料机构包括上锤板(91)、下锤板(92)、衔接板(93)、提拉杆(94),上锤板(91)、下锤板(92)、衔接板(93)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上锤板(91)顶面下凹形成V形槽,V形槽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V形槽的槽面倾斜角度为45º,V形槽的中部通过焊接紧固立置有2~4根提拉杆(94),提拉杆(94)之间前后排列,提拉杆(94)的数量与主油缸(8)的数量相同,每根提拉杆(94)的顶端能与上方对应的主油缸(8)的活塞杆头端紧固焊接;上锤板(91)的底面设置有左右两道燕尾型嵌槽一,每道燕尾型嵌槽一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上锤板(9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一道半圆形凹槽一(911),每道半圆形凹槽一(911)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下锤板(92)的顶面设置有左右两道燕尾型嵌槽二,每道燕尾型嵌槽二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燕尾型嵌槽二与燕尾型嵌槽一对称设置,衔接板(93)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衔接板(93)的纵切面呈沙漏型结构,衔接板(93)的上半部能嵌入燕尾型嵌槽一中,衔接板(93)的下半部能嵌入燕尾型嵌槽二中,下锤板(92)与下锤板(92)通过衔接板(93)实现连接并且组合形成一个长方体型结构的压料块;下锤板(9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一道半圆形凹槽二,下锤板(92)的底面设置有两道半圆形凹槽三(921),半圆形凹槽二、半圆形凹槽三(921)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15043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