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龙头管体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4160.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2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斌;吴量;贾宇坤;苗明达;苏海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33 | 分类号: | B21D26/033;B21D26/043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3 | 代理人: | 李志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龙头管体成形装置,包括液压产生系统、液压胀形压机和内高压成形模具,内高压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下模内表面开有非对称“T”形圆模孔,包括短、长端圆模孔和垂直设置歧管圆槽,长、短端圆模孔安装左、右推头顶紧密封,右推头进油孔道与高压油路连通,歧管圆模孔内安装背压活塞,左、右推头及背压活塞分别与液压胀形压机的左、右油缸及背压油缸连接。用其制造水龙头管体的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内高压成形技术制造水龙头管体半成品,S2.采用常规弯管工艺成形水龙头管体成品。该装置设计科学,用该成形装置制造形状复杂水龙头管体的方法充分发挥内高压成形技术和常规弯管工艺的优势,能使歧管端精确成形,管体成形质量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龙头 成形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水龙头管体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产生系统(8)、液压胀形压机和内高压成形模具,所述液压胀形压机包括工作台(5)、液压缸(1)、左推头(6)、左油缸(13)、右推头(3)、右油缸(12)、背压活塞(7)和背压油缸(14);所述内高压成形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4),所述上模内表面开有非对称“T”形上凹圆槽,所述上凹圆槽包括短端上凹圆槽(21)和长端上凹圆槽(22),短端上凹圆槽延伸出上模左侧,长端上凹圆槽延伸出上模右侧,长端上凹圆槽与短端上凹圆槽同轴,其交汇处垂直设置的圆槽为对应水龙头开关安装端的上歧管圆槽(23),上歧管圆槽延伸出上模背侧,上凹圆槽半径与水龙头坯管的半径一致,上凹圆槽对称两侧的上模内表面上设有定位销孔(24);所述下模与上模相对的内表面开有与上凹圆槽对应的非对称“T”形下凹圆槽,包括短端下凹圆槽(41)和长端下凹圆槽(42),短端下凹圆槽延伸出下模左侧,长端下凹圆槽延伸出下模右侧,长端下凹圆槽与短端下凹圆槽同轴,其交汇处垂直设置的圆槽为对应水龙头开关安装端的下歧管圆槽(43),下歧管圆槽延伸出下模背侧,下凹圆槽半径与水龙头坯管的半径一致,下凹圆槽对称两侧的下模内表面上设有与定位销孔(24)对应的定位销(44),上、下模周边设有用于与液压胀形压机连接的安装螺孔;所述下模安装在液压胀形压机的工作台(5)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上模安装在下模上部并与液压胀形压机的液压缸(1)连接,上、下模合模后,上凹圆槽与下凹圆槽构成圆模孔,短端上凹圆槽与短端下凹圆槽构成短端圆模孔,长上凹圆槽与长端下凹圆槽构成长端圆模孔,上歧管圆槽与下歧管圆槽构成歧管圆模孔;工作时安装在长端圆模孔和短端圆模孔内的水龙头坯管左端通过左推头(6)顶紧密封,右端通过右推头(3)顶紧密封,右推头(3)的进油孔道(31)与液压产生系统(8)的高压油路连通,延伸出上下模背侧的歧管圆模孔内安装液压胀形压机的背压活塞(7),所述左推头(6)与液压胀形压机的左油缸(13)连接,所述右推头(3)与液压胀形压机的右油缸(12)连接,背压活塞(7)与液压胀形压机的背压油缸(14)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34416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体封头旋压装置
- 下一篇:自动上下料托盘冲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