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屏蔽自干扰的串口转红外通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8825.6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邵帅;宋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525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的可屏蔽自干扰的串口转红外通信电路包括数据发送端TXD、数据接收端RXD、NE555时基集成电路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PNP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以及TSAL6200红外发射器HL1、限流电阻R6、上拉电阻R7、电阻R8、下拉电阻R9、NPN型三极管Q3、去耦电容C3、以及红外接收头U2。本实用新型用一个NPN型三极管控制红外接收电路的电源,用两个PNP型三极管控制红外发送电路,将红外发送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隔离开,有效的解决了独立发送和接收电路组成的红外通信在数据发送时被自身接收而产生干扰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使用额外单片机造成的数据接收延迟和成本增加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干扰 串口 红外 通信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可屏蔽自干扰的串口转红外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发送端TXD、数据接收端RXD、方波发生电路、红外发送电路、以及红外接收电路;所述方波发生电路包括NE555时基集成电路芯片U1,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所述R1的一端、U1的第4引脚以及U1的第8引脚均连接电源VCC,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U1的第2引脚和所述R2的一端,所述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1的第7引脚,所述C1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U1的第2引脚和U1的第6引脚,C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U1的第1引脚均接地;所述红外发送电路包括PNP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以及TSAL6200红外发射器HL1;所述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Q1的基极连接所述R3的一端,R3另一端连接所述U1的第3引脚;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Q2的发射极,Q2的基极连接所述R5,所述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数据发送端TXD,所述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HL1的正极,所述HL1的负极连接所述R4,所述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6、上拉电阻R7、电阻R8、下拉电阻R9、NPN型三极管Q3、去耦电容C3、以及红外接收头U2;所述R6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发送端TXD,R6另一端连接所述Q3的基极,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R8,R8另一端连接所述U2的第3引脚,所述U2的第3引脚与U2的第2引脚之间通过所述C3连接,U2的第2引脚连接电源GND,所述R9一端连接所述Q3的发射极,R9另一端连接电源GND,所述U2的第1引脚同时连接所述数据接收端RXD及所述R7,R7另一端连接电源VC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思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37882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高防护等级通风散热结构的配电箱体
- 下一篇:产品生产信息生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