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3667.3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吕菁;胡庆红;柳琳;杨通荣;金山;岳丹;董丽丽;陈万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10;E03F5/14;E03F5/22;E03F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郭爱青 |
地址: | 51802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依次连通的初期雨水分流井、蓄水池、第一提升井、过滤消毒间、清水池、第二提升井,第一提升井与蓄水池底部连通地设置于蓄水池中,第二提升井与清水池底部连通的设置于清水池中,第二提升井与回用点管道相连;初期雨水分流井内设有阻挡堰,阻挡堰的下部设有弃流槽,配水区的侧壁上设有雨水进水管,雨水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管底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弃流槽槽顶的高度,溢流管的管底与弃流槽的槽底平齐;蓄水池的底部铺设若干道反冲洗管道,蓄水池、清水池的外表面自内向外依次包覆防止渗水的防渗膜层、土工布层,维护方便、回收雨水质量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地表下方,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依次连通的初期雨水分流井(1)、蓄水池(2)、第一提升井(3)、过滤消毒间(4)、清水池(5)、第二提升井(6),第一提升井(3)与蓄水池(2)底部连通地设置于蓄水池(2)中,第二提升井(6)与清水池(5)底部连通的设置于清水池(5)中,第二提升井(6)与回用点管道相连;自初期雨水分流井(1)的井底向上设有连接初期雨水分流井(1)前壁、后壁的阻挡堰(12),所述阻挡堰(12)将初期雨水分流井(1)分成配水区(16)及溢流区(17),阻挡堰(12)的下部设有连通配水区(16)及溢流区(17)的弃流槽(11),配水区(16)的侧壁上设有雨水进水管(13),溢流区(17)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15),配水区(16)的上还开有供完成弃流后的雨水流入蓄水池(2)的第一出水管(14);所述雨水进水管(13)、第一出水管(14)管底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弃流槽(11)槽顶的高度,所述溢流管(15)的管底与弃流槽(11)的槽底平齐;所述第一提升井(3)内设有分别与蓄水池(2)连通的第一水泵(31)、第一排污泵(33),第二出水管(32)一端连通第一水泵(31),另一端通往过滤消毒间(4);第一排污管道(34)的一端连通第一排污泵(33),另一端连通市政排污管道;所述蓄水池(2)、清水池(5)均为模块化蓄水池,分别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拼装而成;所述蓄水池(2)的底部铺设若干道反冲洗管道(21),反冲洗管道(21)的进水端汇集后通过反冲洗主管(22)连通第二出水管(32);所述蓄水池(2)、清水池(5)的外表面自内向外依次包覆防止渗水的防渗膜层、土工布层;所述第二出水管(32)内的雨水经过滤消毒间(4)由第三出水管(47)进入清水池(5);第二提升井(6)内设有与清水池(5)连通的第二水泵(61),第四出水管(62)的一端连通第二水泵(61),另一端连通雨水回用点,第二提升井(6)内还设有可为清水池补给自来水的自来水补给管(63);雨水收集管路收集的雨水由雨水进水管(13)进入初期雨水分流井(1),在初期雨水分流井(1)中完成弃流的雨水由第一出水管(14)进入蓄水池(2),依次经过第一提升井(3)、滤消毒间(4)、清水池(5)、最后经第二提升井(6)连接回用管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55366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