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尿管双球囊引流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2091.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6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李玲;苏杨波;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输尿管双球囊引流管结构。它包括尿液引流腔、球囊,球囊分别位于输尿管狭窄处和输尿管内;叉型注射座包括连接第一球囊的外接口、连接第二球囊的外接口、连接尿液引流腔的外接口;球囊连接腔包括第一球囊连接腔、第二球囊连接腔,第一球囊连接腔与第一球囊相连通,第二球囊连接腔与第二球囊相连通;第一球囊连接腔无缝连接于第一球囊、且一端无缝连接于连接第一球囊的外接口,第二球囊连接腔无缝连接于第二球囊、且一端无缝连接于连接第二球囊的外接口,尿液引流腔右端与连接尿液引流腔的外接口无缝连接;不透X线金属标志设置于球囊内侧。具有有效引流尿液、解除肾积水,且具有能持续扩张输尿管狭窄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球囊 连接腔 输尿管 外接口 无缝连接 尿液引流 双球囊 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金属标志 有效引流 腔右端 肾积水 狭窄处 注射座 叉型 尿液 狭窄 | ||
【主权项】:
1.输尿管双球囊引流管结构,包括尿液引流腔(1)、球囊(2),球囊(2)包括第一球囊(2.1)和第二球囊(2.2),其特征在于:球囊(2)分别位于输尿管狭窄处(8)和输尿管(7)内;输尿管双球囊引流管(6)为三腔结构;尿液引流腔(1)长度为15‑30cm、外径为2‑3mm;球囊(2)长度为5‑10cm,外径为4‑7mm,第一球囊(2.1)和第二球囊(2.2)相距10cm;叉型注射座(3)包括连接第一球囊的外接口(3.1)、连接第二球囊的外接口(3.2)、连接尿液引流腔的外接口(3.3);球囊连接腔(5)包括第一球囊连接腔(5.1)、第二球囊连接腔(5.2),第一球囊连接腔(5.1)与第一球囊(2.1)相连通,第二球囊连接腔(5.2)与第二球囊(2.2)相连通;第一球囊连接腔(5.1)无缝连接于第一球囊(2.1)、且一端无缝连接于连接第一球囊的外接口(3.1),第二球囊连接腔(5.2)无缝连接于第二球囊(2.2)、且一端无缝连接于连接第二球囊的外接口(3.2),尿液引流腔(1)右端与连接尿液引流腔的外接口(3.3)无缝连接;球囊(2)位于尿液引流腔(1)外侧;不透X线金属标志(4)设置于球囊(2)内侧、且位于尿液引流腔(1)外壁;侧孔(1.2)设置于尿液引流腔(1)外壁上、且位于球囊(2)左右两侧,侧孔(1.2)与尿液引流腔(1)相连通;端孔(1.1)分别设置于尿液引流腔(1)左右两端;连接第一球囊的外接口(3.1)为螺口结构,连接第二球囊的外接口(3.2)为螺口结构,连接尿液引流腔的外接口(3.3)为螺口结构,连接第一球囊的外接口(3.1)、连接第二球囊的外接口(3.2)及连接尿液引流腔的外接口(3.3)上分别连接可反复穿刺注射的肝素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79209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管道固定夹
- 下一篇:一种前尿道手术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