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2785.6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9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段松华;刘明章;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H01M10/30;H01M2/16;H01M4/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傅剑涛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涉及蓄电池领域,提供一种充电温升小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壳以及位于电池单体壳内的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隔板将电池单体壳内部空间分割为两个腔室,正极板和负极板各位于一个腔室内,隔板包括两个隔板外层和设置于两个隔板外层之间的聚乙烯接枝膜,隔板外层为尼龙布、尼龙毡或聚丙烯毡。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高可靠性,有效解决了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温升问题,并可制造成10Ah以上的大容量动力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可以极大地拓展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的应用领域,推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氢化物 蓄电池 | ||
【主权项】: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壳(9)以及位于电池单体壳(9)内的电解液(10)、正极板(12)、负极板(1)和隔板(11),正极板(12)和负极板(1)分别位于隔板(11)两侧,其特征在于:隔板(11)包括两个隔板外层(11‑2)和设置于两个隔板外层(11‑2)之间的聚乙烯接枝膜(11‑1),隔板外层(11‑2)为尼龙布、尼龙毡或聚丙烯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84278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铅酸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