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装置下置的升降式地铁防淹防护密闭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5702.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5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胡圣伟;农兴中;王阳明;陈家乐;陈春明;史海欧;邓剑荣;何治新;饶美婉;卢昌仪;舒骆鹏;崔艳斌;张建伟;范晓霞;周冬青;肖坤洋;李罗平;曾程亮;秦伟民;解峰;张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湖南沄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65 | 分类号: | E05F15/665;E06B9/00;E06B7/23;E06B7/28;E06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下置的升降式地铁防淹防护密闭门,属于防护密闭隔断门技术领域。包括门本体、卷扬式启闭装置、挡板小车系统、导向轮装置、挤压轮系统、下压机构、密封装置、泄水阀装置、排水沟挡板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卷扬式启闭装置主要由启闭机和垂直起升装置组成,所述垂直起升装置包括两套吊钩装置和绳索,所述启闭机包括两套卷筒装置、一台非标起升减速器、一台起升制动电机、一同步轴。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驱动装置下置的升降式地铁防淹防护密闭门对空间以及自重和液压关门力的要求,使得液压驱动装置能够同步开启和关闭,防止了密闭门上下驱动力不同导致受力不均问题的产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装置 升降式 防淹 下置 垂直起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 防护密闭门 启闭装置 卷扬式 启闭机 地铁 两套 防护密闭隔断门 电气控制系统 液压驱动装置 导向轮装置 挤压轮系统 起升减速器 泄水阀装置 挡板 挡板小车 吊钩装置 卷筒装置 受力不均 同步开启 下压机构 制动电机 排水沟 关门力 门本体 密闭门 驱动力 同步轴 密闭 起升 台非 绳索 防护 应用 | ||
【主权项】:
驱动装置下置的升降式地铁防淹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本体、卷扬式启闭装置(15)、挡板小车系统(14)、导向轮装置、挤压轮系统(37)、下压机构、密封装置、泄水阀装置(27)、排水沟挡板(28)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门本体包括门扇(1)和门框(2);所述卷扬式启闭装置(15)通过钢丝绳与门扇(1)连接,所述卷扬式启闭装置(15)与门扇(1)间还设置有所述挡板小车系统(14);所述下压机构置于所述挡板小车系统(14)上;所述导向轮装置包括设置于门扇前后外侧的外侧导向轮(6)以及门扇(1)左右侧面的侧面导向轮(7),用于与所述门框(2)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挤压轮系统(37)由挤压轮(35)和挤压轮斜块(38)相互配合构成,所述挤压轮(35)和挤压轮斜块(38)分别错位布置在所述门扇(1)和所述门框(2)上;所述泄水阀装置(27)设置于门扇(1)中下部;所述排水沟挡板(28)设置于所述门扇(1)底部;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与门扇(1)上的行程开关(8)以及所述卷扬式启闭装置(15)和所述挡板小车系统(1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式启闭装置(15)主要由启闭机和垂直起升装置组成,所述垂直起升装置包括两套吊钩装置和绳索,所述启闭机包括两套卷筒装置、一台非标起升减速器(154)、一台起升制动电机(157)、一同步轴(152);两套卷筒装置包括左转筒装置(151)以及右转筒装置(156);所述同步轴(15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齿轮联轴器(153),左侧的齿轮联轴器(153)左侧连接左转筒装置(151),右侧的齿轮联轴器(153)的右侧通过一台非标起升减速器(154)连接右转筒装置(156),所述右转筒装置(156)的右端连接一台起升制动电机(157);所述起升制动电机(157)的右侧设置有一手动释放装置(158);所述左转筒装置(151)的左侧设置有一编码器(1512)并与一开度荷重测控仪(1514)相连接;所述垂直起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启闭机上部,其绳索绕制在所述左转筒装置(151)以及右转筒装置(156)上,所述吊钩装置包括第一定滑轮座(159)、第二定滑轮座(1510)以及吊板滑轮装置(155),所述左转筒装置(151)以及右转筒装置(156)上的绳索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座(159)以及第二定滑轮座(1510)后与吊板滑轮装置(155)连接;所述吊板滑轮装置(155)下部与所述门扇(1)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湖南沄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湖南沄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27570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