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铝炉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9173.5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2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效洲;朱光羽;涂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献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34 | 代理人: | 赵丹;杨献智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熔铝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炉体、至少三个燃烧器及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外壳体、设有中温烟气入口的进烟总管、设有低温烟气出口的排烟总管、设有冷空气入口的进气总管、设有热空气出口的排气总管、以及容置于外壳体中的水平间隔排布的至少六个旋转余热回收器,每个旋转余热回收器通过管线分别与进烟总管、排烟总管、进气总管、及排气总管相连接;换热器的中温烟气入口通过管线与排烟管道相连接,第一换热器的低温烟气出口与通过管线烟囱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冷空气入口通过管线与空气源相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通过管线与至少三个燃烧器相连接,以将换热后形成的热空气输送至至少三个燃烧器中用于助燃。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换热器 燃烧器 低温烟气出口 余热利用装置 冷空气入口 热空气出口 余热回收器 进气总管 排气总管 排烟总管 中温烟气 熔铝炉 外壳体 总管 助燃 本实用新型 排烟管道 水平间隔 换热器 空气源 热空气 换热 炉体 排布 烟囱 | ||
【主权项】:
1.一种熔铝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用于燃烧放热的炉膛;至少三个燃烧器,所述至少三个燃烧器间隔设置于所述炉膛的前端且与所述炉体的炉膛相连通以将燃气和助燃气体喷射至所述炉体内燃烧放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于远近所述炉膛的后端的顶壁上连接有排烟管道,沿所述排烟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外壳体、设有中温烟气入口的进烟总管、设有低温烟气出口的排烟总管、设有冷空气入口的进气总管、设有热空气出口的排气总管、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壳体中的水平间隔排布的至少六个旋转余热回收器,每个旋转余热回收器通过管线分别与所述进烟总管、所述排烟总管、所述进气总管、及所述排气总管相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中温烟气入口通过管线与排烟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低温烟气出口与通过管线烟囱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空气入口通过管线与空气源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至少三个燃烧器相连接;其中,每个旋转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筒体、与所述外筒体同轴线设置于所述外筒体内的转动蓄热盘、设置于所述转动蓄热盘一侧的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转动蓄热盘另一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外筒体的同一纵向截面上,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外筒体的前段分隔为第一烟气流道和第一空气流道,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外筒体的后段分隔为第二烟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对应于所述第一烟气流道的所述外筒体的顶壁开设有第一烟气端口,对应于所述第二烟气流道的所述外筒体的底壁开设有第二烟气端口,对应于所述第一空气流道的所述外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空气端口,对应于所述第二空气流道的所述外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空气端口;所述第一烟气端口通过进烟分管与所述进烟总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烟气端口通过排烟分管与所述排烟总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空气端口通过排气分管与所述排气总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空气端口通过进气分管与所述进气总管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45917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