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2052.0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4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温启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平潭启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G17/06;B62D63/08;B60S9/02;H02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其结构包括牵引杆、底板、移动轮、减振器、脚柱、箱体、能源装置主体、散热口、箱门,所述箱体截面为两侧边长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六边形,底部表面设在底板顶部表面,箱体长度为1.3m,所述底板为两侧边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长方体结构,侧方表面中央设在牵引杆侧方表面末端且处于同一水平,底板高度为5cm‑8cm,所述箱体底部表面设在底板顶部表面,箱体高度为65cm。本实用新型设有减振器,升降柱通过支撑板调节减振强度,移动轮移动时产生的振动经底板传递到盖板上,螺栓带动减振器主体对产生的振动进行减振,避免振动过大易对能源装置主体造成损坏,有效的提高能源装置移动的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式 移动 能源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其结构包括牵引杆(1)、底板(2)、移动轮(3)、减振器(4)、脚柱(5)、箱体(6)、能源装置主体(7)、散热口(8)、箱门(9),所述箱体(6)截面为两侧边长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六边形,底部表面设在底板(2)顶部表面,箱体(6)长度为1.3m,所述底板(2)为两侧边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长方体结构,侧方表面中央设在牵引杆(1)侧方表面末端且处于同一水平,底板(2)高度为5cm-8cm,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底部表面设在底板(2)顶部表面,箱体(6)高度为65cm,所述能源装置主体(7)为内外硬实的长方体结构,箱体(6)内侧表面设有能源装置主体(7)底部表面且相互垂直,两者顶部间距为60mm-70mm,所述底板(2)侧方表面中央设在牵引杆(1)侧方表面末端且处于同一水平,底板(2)长度比箱体(6)长度两侧增加12cm,所述移动轮(3)为两侧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圆柱体结构,侧方表面中央设在底板(2)侧方表面且相互垂直,移动轮(3)直径为30cm,所述牵引杆(1)为两侧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长方体结构,内侧表面中央与脚柱(5)顶部表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箱门(9)为内外硬实的长方体结构,箱体(6)侧方表面上方设有箱门(9)顶部表面末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箱门(9)高度为30cm,所述底板(2)侧方表面末端设有减振器(4)两侧表面;所述减振器(4)由盖板(401)、定位套(402)、升降柱(403)、减振器主体(404)、支撑板(405)、螺栓(406)组成,所述盖板(401)为内外柔软的长方体结构,两侧表面与底板(2)侧方表面末端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盖板(401)长度为10cm,所述定位套(402)为两侧截面截面相等且侧面内凹的凹型,内凹表面设在减振器主体(404)顶部表面,所述升降柱(403)为内外硬实的长方体结构,支撑板(405)顶部表面中央设有升降柱(403)底部表面中央且相互垂直,升降柱(403)高度为5cm-8cm,所述减振器主体(404)呈现外壁硬实且镂空的圆柱体结构,顶部表面与盖板(401)顶部表面中央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减振器主体(404)高度为15cm,所述支撑板(405)两侧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长方体结构,盖板(401)顶部表面设有支撑板(405)底部表面构成凹型,所述螺栓(406)四周表面边沿贯穿减振器主体(404)内侧表面中央且相互垂直,螺栓(406)高度比减振器主体(404)高度增加3cm-3.5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平潭启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平潭启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49205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