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用驱动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0523.2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8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世刚;吴杰;杨运;颜鲁宁;张虎;吴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虎溪电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5/16 | 分类号: | H02P25/16;H02P27/06;H02M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用驱动器结构,主要包括驱动板、逆变电路模块、相线桥接母排、电流传感器、电容模组、散热器和电源。驱动板通过逆变电路模块输出三相电流。逆变电路模块主要包括半桥I、半桥II和半桥III。相线桥接母排等间距地分布在驱动板上。相线桥接母排I用于桥臂I和桥臂II之间的电流传输。相线桥接母排II用于桥臂III和桥臂IV之间的电流传输。相线桥接母排III用于桥臂V和桥臂VI之间的电流传输。电流传感器I接收逆变电流后,输出U相电流。电流传感器II接收逆变电流后,输出V相电流。电流传感器III接收逆变电流后,输出W相电流。电容模组焊接在驱动板背面。散热器用于散去电容模组产生的热量。 | ||
搜索关键词: | 桥臂 母排 桥接 相线 电流传感器 驱动板 电流传输 电容模组 逆变电流 逆变电路 相电流 半桥 散热器 驱动器结构 电机用 输出 本实用新型 模块输出 三相电流 焊接 背面 电源 | ||
【主权项】:
1.一种电机用驱动器结构,包括驱动板、电容模组和电源;所述驱动板的电路结构如下:将所述电源正极所在的一端记为所述电源E端;所述电源的负极所在的另一端记为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1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2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3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4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5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6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7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8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9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10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11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容C12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无感电容C13后串联所述电源F端;所述电源E端串联电阻R后串联MOS管Q19的D极;MOS管Q19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9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9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9的G极接驱动信号;将同时串联MOS管Q1的S极、MOS管Q2的S极、MOS管Q3的S极、MOS管Q4的S极、MOS管Q5的S极和MOS管Q6的S极的电路节点记为输出端A端子;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1的D极;MOS管Q1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的S极串联输出端A端子;MOS管Q1的G极接驱动信号;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2的D极;MOS管Q2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2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2的S极串联输出端A端子;MOS管Q2的G极接驱动信号;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3的D极;MOS管Q3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3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3的S极串联输出端A端子;MOS管Q3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A端子串联MOS管Q4的D极;MOS管Q4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4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4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4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A端子串联MOS管Q5的D极;MOS管Q5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5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5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5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A端子串联MOS管Q6的D极;MOS管Q6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6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6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6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A端子将逆变电流传输给电流传感器I(401);将同时串联MOS管Q7的S极、MOS管Q8的S极、MOS管Q9的S极、MOS管Q10的S极、MOS管Q11的S极和MOS管Q12的S极的电路节点记为输出端B端子;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7的D极;MOS管Q7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7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的S极串联输出端B端子;MOS管Q7的G极接驱动信号;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8的D极;MOS管Q8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8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的S极串联输出端B端子;MOS管Q8的G极接驱动信号;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9的D极;MOS管Q9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9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的S极串联输出端B端子;MOS管Q9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B端子串联MOS管Q10的D极;MOS管Q10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0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0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0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B端子串联MOS管Q11的D极;MOS管Q11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1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1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1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B端子串联MOS管Q12的D极;MOS管Q12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2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2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2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B端子将逆变电流传输给电流传感器II(402);将同时串联MOS管Q13的S极、MOS管Q14的S极、MOS管Q15的S极、MOS管Q16的S极、MOS管Q17的S极和MOS管Q18的S极的电路节点记为输出端C端子;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13的D极;MOS管Q13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3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3的S极串联输出端C端子;MOS管Q13的G极接驱动信号;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14的D极;MOS管Q14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4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4的S极串联输出端C端子;MOS管Q14的G极接驱动信号;所述电源E端串联MOS管Q15的D极;MOS管Q15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5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5的S极串联输出端C端子;MOS管Q15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C端子串联MOS管Q16的D极;MOS管Q16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6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6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6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C端子串联MOS管Q17的D极;MOS管Q17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7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7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7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C端子串联MOS管Q18的D极;MOS管Q18的D极串联二极管的负极;MOS管Q18的S极串联二极管的正极;MOS管Q18的S极串联所述电源F端;MOS管Q18的G极接驱动信号;输出端C端子将逆变电流传输给电流传感器III(403);所述电容模组焊接在所述驱动板背面;所述电容模组共有2组,分别是电容模组I(501)和电容模组II(502);所述电容模组I(501)有6个电容,分别是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6个电容以2×3矩阵排列,相邻电容间距相等;所述电容模组II(502)有6个电容,分别是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和电容C12,6个电容以2×3矩阵排列,相邻电容间距相等;所述电容模组I(501)位于无感电容C13一侧;所述电容模组II(502)位于无感电容C13另一侧;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逆变电路模块、相线桥接母排、电流传感器和散热器(6);所述驱动板通过所述逆变电路模块输出三相电流;所述驱动板的一侧为H侧,另一侧为J侧;所述逆变电路模块主要包括半桥I、半桥II和半桥III;所述逆变电路模块主要功能是将电流逆变;所述半桥I具有桥臂I和桥臂II;所述桥臂I和所述桥臂II上下分布;所述桥臂I和所述桥臂II交替导电;所述桥臂I位于所述驱动板的H侧;所述桥臂II位于所述驱动板的J侧;所述桥臂I主要包括MOS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桥臂II主要包括MOS管Q4、MOS管Q5和MOS管Q6;所述半桥II具有桥臂III和桥臂IV;所述桥臂III和所述桥臂IV上下分布;所述桥臂III和所述桥臂IV交替导电;所述桥臂III位于所述驱动板的H侧;所述桥臂IV位于所述驱动板的J侧;所述桥臂III主要包括MOS管Q7、MOS管Q8和MOS管Q9;所述桥臂IV主要包括MOS管Q10、MOS管Q11和MOS管Q12;所述半桥III具有桥臂V和桥臂VI;所述桥臂V和所述桥臂VI上下分布;所述桥臂V和所述桥臂IV(2032)交替导电;所述桥臂V位于所述驱动板的H侧;所述桥臂VI位于所述驱动板的J侧;所述桥臂V主要包括MOS管Q13、MOS管Q14和MOS管Q15;所述桥臂VI主要包括MOS管Q16、MOS管Q17和MOS管Q18;所述相线桥接母排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相线桥接母排共有三块,分别是相线桥接母排I(301)、相线桥接母排II(302)和相线桥接母排III(303);所述相线桥接母排I(301)将所述桥臂I和所述桥臂II连接起来;所述相线桥接母排I(301)用于所述桥臂I和所述桥臂II之间的电流传输;所述相线桥接母排II(302)将所述桥臂III和所述桥臂IV连接起来;所述相线桥接母排II(302)用于所述桥臂III和所述桥臂IV之间的电流传输;所述相线桥接母排III(303)将所述桥臂V和所述桥臂VI连接起来;所述相线桥接母排III(303)用于所述桥臂V和所述桥臂VI之间的电流传输;所述电流传感器共有三个,分别是所述电流传感器I(401)、所述电流传感器II(402)和所述电流传感器III(403);所述电流传感器I(401)接收逆变电流后,输出U相电流;所述电流传感器II(402)接收逆变电流后,输出V相电流;所述电流传感器III(403)接收逆变电流后,输出W相电流;所述电容模组中每个电容和所述散热器(6)的凹槽匹配;电容涂覆硅脂后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散热器(6)具有所述凹槽;所述散热器(6)用于散去所述电容模组产生的热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虎溪电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虎溪电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67052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