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1079.9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晶;邵腊庚;黄拓;黄梅芳;金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11/9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41001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份按照一定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集料85‑95份,沥青4‑8份,矿粉2‑6份,金属纤维1‑3份,石墨烯1‑3份,橡胶粉2‑3份,丙烯酸树脂0.5‑1份。采用水浴恒温加热,金属纤维与石墨烯的自组装,实现金属纤维与石墨烯的活性基团的化学键连接,在沥青混凝土中形成相互相连的导电网络。该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能够降低电阻率至100Ω·m以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传导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集料85‑95份,沥青4‑8份,矿粉2‑6份,金属纤维1‑3份,石墨烯1‑3份,橡胶粉2‑3份,丙烯酸树脂0.5‑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选自基质沥青、石油质沥青或SBS改性沥青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选自砂或碎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选自石灰石。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纤维选自铝纤维和/或铜纤维。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金属纤维‑石墨烯复合导电物质的制备:将石墨烯原料加入乙醇溶剂中,搅拌并分散,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分散液;将金属纤维分散到石墨烯分散液,辅助超声分散,用氨水调节pH值为弱碱性,放入水浴中,80‑100℃保温60‑120min,得到混合均匀的悬浊物,干燥,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真空炉中,在惰性气氛中,加热至800‑1000℃,保温30‑60min,得到金属纤维‑石墨烯复合导电物质;
2)沥青改性:将沥青原料加热至160‑185℃,加入步骤1)得到的金属纤维‑石墨烯复合导电物质,混合均匀,加入剪切机中搅拌5‑10min,得到改性沥青;
3)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加热集料至170‑190℃,搅拌30s,将步骤2)得到的导电物质的沥青,加入集料,拌和30‑60s,然后再加入剩余的原料搅拌90s,即可得到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pH值为8‑9.5。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金属纤维‑石墨烯复合导电物质,可进一步进行包浆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1‑8作一项所述的电热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浆处理,是将金属纤维‑石墨烯复合导电物质,置于含聚丙烯酸的树脂溶液中进行浸渍。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5107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