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距离无源RFID卡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5013.X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9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郁;张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无源RFID卡检测电路,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接功率驱动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与功率驱动电路信号相连,功率驱动电路与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信号相连,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与信号处理电路信号相连,信号处理电路与T型检波电路信号相连,T型检波电路与自动调谐电路信号相连,自动调谐电路与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信号相连;自动调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信号相连,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控制自动调谐电路,并接收并处理信号处理电路的编码数据;本发明可以实现长达20cm距离的无源模式读取,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广泛使用到各种无源模式下的长距离低频读卡环境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距离 无源 rfid 检测 电路 | ||
【主权项】:
1.一种长距离无源RFID卡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驱动电路、阻抗匹配电路、自动调谐电路、T型检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接功率驱动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与功率驱动电路信号相连,功率驱动电路与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信号相连,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与信号处理电路信号相连,信号处理电路与T型检波电路信号相连,T型检波电路与自动调谐电路信号相连,自动调谐电路与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信号相连;自动调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信号相连,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控制自动调谐电路,并接收并处理信号处理电路的编码数据;所述的功率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电阻R1、R2、R3、R4、R5,电容C1、C2,晶体管Q1、Q2;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PWM_Input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以及VCC_8.3V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Driver_Input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地AGND,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相连,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Driver_Input相连;所述的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电感L1、L2,电容C3、C4、C5、C6、C7;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Driver_Input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ANT1和Coil_Interface;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ANT2,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ANT2,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的一端接地AGND,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Coil_Interface;所述的自动调谐电路包括电容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场效应MOS管Q3、Q4、Q5、Q6,电阻R6、R7、R8、R9、R10,二极管D5、D6;第三场效应MOS管Q3的栅极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MOS3,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三场效应MOS管Q3的源极接地AGND;第三场效应MOS管Q3的漏极与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的一端相连,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Coil_Interface;第四场效应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MOS2,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四场效应MOS管Q4的源极接地AGND;第四场效应MOS管Q4的漏极与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相连,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Coil_Interface;第五场效应MOS管Q5的栅极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MOS1,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五场效应MOS管Q5的源极接地AGND;第五场效应MOS管Q5的漏极与第十三电容C13、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相连,第十三电容C13、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Coil_Interface;第六场效应MOS管Q6的栅极与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MOS0,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六场效应MOS管Q6的源极接地AGND;第六场效应MOS管Q6的漏极与第十六电容C16、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相连,第十六电容C16、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接Coil_Interface;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接Coil_Interface,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接Ant_Output;MOS0、MOS1、MOS2、MOS3都连接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6;所述的T型检波电路包括电容C20、C21、C22、C23、C24、C25、C26、C27,电阻R11、R12、R13、R14、R15、R16,二极管D7,D8;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Ant_Output相连;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GND;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AGND;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AGND;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接地AGND;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AGND;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PIN2、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PIN1相连;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PIN1相连,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PIN6、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PIN7相连,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与PIN7相连;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信号处理芯片U1,电容C28、C29、C30,电阻R17、R18;信号处理芯片U1的1脚为PIN1、2脚为PIN2、3脚为PIN3、4脚为PIN4、5脚为PIN5、6脚为PIN6、7脚为PIN7、8脚为PIN8,信号处理芯片U1的3脚与电阻R1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AGND;电阻R18的另一端接VCC_3.3V;信号处理芯片U1的4脚接地AGND;信号处理芯片U1的5脚与信号处理芯片U1的3脚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1的7脚作为电路输出端输出Manchester Encoding;信号处理芯片U1的8脚与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以及VCC_3.3V相连,电容C29的另一端和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GND;芯片U1采用Microchip公司的MCP6022T‑I/SN,单片机驱动与解码接口由通用单片机提供,任意能产生125KHz的PWM波形并能够解码Manchester码的单片机都可以完成工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9501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