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4441.4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6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晨;林磊;胡凯;何佳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 |
代理公司: | 42201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廖盈春;李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包含左、右半桥,连接电路,其中,左半桥包括T1、T2、D1、D2、M1、DM1和C1,T1、T2、M1分别与D1、D2、DM1反并联,M1与电容串联且电容正极连接M1漏极,T1集电极连接M1源极,T2发射极连接电容负极。右半桥包括T3、T4、D3、D4、DM2、M2、C2,T3、T4、M2分别与D3、D4、DM2反并联,M2与电容串联且电容正极连接M2漏极,T3集电极连接M2源极,T4发射极与电容负极相连。左半桥与右半桥通过连接电路相连。本发明的拓扑结构有主动输出四种电平的能力,基于该拓扑结构的MMC系统可以实现直流故障穿越和提压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半桥 拓扑结构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集电极连接 电容串联 电容负极 电容正极 连接电路 反并联 子模块 漏极 源极 发射极连接 直流故障 发射极 穿越 输出 | ||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子模块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桥模块、右半桥模块以及连接电路;/n其中,所述左半桥模块包括:第一Si IGBT、第二Si IGBT、第一Si二极管、第二Si二极管、第一SiC MOSFET、第一SiC二极管以及第一电容;/n所述右半桥模块包括:第三Si IGBT、第四Si IGBT、第三Si二极管、第四Si二极管、第二SiC二极管、第二SiC MOSFET以及第二电容;/n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五Si IGBT、第六Si IGBT、第七Si IGBT、第五Si二极管、第六Si二极管以及第七Si二极管;/n所述第一Si IGBT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Si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Si IGBT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二Si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Si IGBT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Si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SiC MOSFET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一SiC二极管的正极连接;/n所述第二Si IGBT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Si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SiC MOSFET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一SiC二极管的负极连接;/n所述第三Si IGBT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Si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Si IGBT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四Si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Si IGBT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Si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SiC MOSFET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SiC二极管的正极连接;/n所述第四Si IGBT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Si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二SiC MOSFET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SiC二极管的负极连接;/n所述第五Si IGBT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Si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六Si IGBT的发射极、所述第六Si二极管的正极、第二SiC MOSFET的源极、第二SiC二极管的正极、第三Si IGBT的集电极以及第三Si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Si IGBT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Si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Si IGBT的集电极、所述第七Si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Si IGBT的发射极连接;/n所述第七Si IGBT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Si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四Si IGBT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Si IGBT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Si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Si IGBT的集电极所述第一SiC MOSFET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一SiC二极管的正极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0444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相三电平逆变电路
- 下一篇:单相十一电平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