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7998.3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冯起;郭瑞;贾冰;杨林山;张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B79/02;A01C1/00;C05G3/8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包括原土移除、原土处理、土层构建、地井挖建、植物选种及植物栽培等步骤,其中在原土处理过程中包括将移除的原土与动物粪便、稻草、碎木屑、生物质燃烧残渣、腐殖酸、复合菌、黏质土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土壤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土。本发明通过移除原土,将原土与动物粪便等其它物质混合形成优质的发酵土,采用优质的发酵土进行种植,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耐受性,并且也大幅度提高了发芽后植物的繁茂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适应 气候变化 高寒 山地 草原 保护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土移除;移除高原山地草原的原土,移除深度40~50厘米;2)原土处理;将移除的原土与动物粪便、稻草、碎木屑、生物质燃烧残渣、腐殖酸、复合菌、黏质土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土壤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土;3)土层构建;移除原土后的高寒山地草原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碎石层、客土层、下营养层、乔木层、上营养层、发酵土层、防冻层;4)地井挖建;在土层构建完成后的草原上挖设地井,地井挖设密度为10~15个/亩,挖设深度至碎石层;5)植物选种;选择抗逆性强、耐低温的灌木种子、乔木种子作为高寒山地草原的树种,将选择的种子分别依次进行低温处理、光照处理、浸泡处理、低氧处理、高温处理;6)植物栽培;将高寒山地草原划分为若干15m*15m的方形区域,相邻方形区域间隔1.5m;在所述方形区域边缘种植乔木种子;在所述方形区域内种植若干排灌木种子;在每排相邻的灌木种子中间区域种植草本植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0799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