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测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3172.8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游勇;孙昊;赵万玉;陈晓清;陈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王璐瑶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测算方法。所述测算方法首先确定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0、全衬砌底板设计纵比降i1、排导槽设计宽度B、阶梯段设计长度l、深潭段设计长度L、排导槽设计流量Q,然后根据排导槽阶梯段糙率n和泥石流体容重γc确定泥石流进入深潭段时的泥深hc,接着确定泥石流跃出深潭段时的泥深h2,最后通过深潭段深度测算公式确定块石顶面与钢索网箱体缓冲层顶面之间的高差h和块石顶面与上游阶梯段最低处之间的高差H。该方法基于水跃理论推导,并结合试验验证,能够合理确定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为该型排导槽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计算结果精度高,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潭 排导槽 泥石流排导槽 深度测算 阶梯段 顶面 泥石流 高差 块石 底板设计 结合试验 理论推导 泥石流体 设计流量 实际工程 钢索 缓冲层 网箱体 衬砌 容重 验证 测算 参考 上游 | ||
【主权项】:
1.一种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测算方法,所述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排导槽槽底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1),所述排导槽槽底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全衬砌的阶梯段(2)和充填于上下游阶梯段(2)之间的深潭段;阶梯段(2)包括位于上游的上端齿槛(3)、位于下游的下端齿槛(4)、及连接上端齿槛(3)和下端齿槛(4)的全衬砌底板(5);所述深潭段包括钢索网箱体护底(6),设于钢索网箱体护底(6)上方、紧贴下游阶梯段(2)上端齿槛(3)的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以及设于侧墙(1)、钢索网箱体护底(6)、上游阶梯段(2)下端齿槛(4)和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包围空间内的块石(8);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顶面与下游阶梯段(2)的最高处平齐,其特征在于:块石(8)顶面与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顶面之间存在高差,深潭段深度包括块石(8)顶面与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顶面之间的高差h和块石(8)顶面与上游阶梯段(2)最低处之间的高差H,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测算方法步骤如下:(一)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0和全衬砌底板(5)设计纵比降i1;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排导槽设计宽度B、单位m,阶梯段(2)设计长度l、单位m,深潭段设计长度L、单位m,及排导槽设计流量Q、单位m3/s;(二)选定排导槽阶梯段(2)材料,根据阶梯段(2)材料确定排导槽阶梯段(2)糙率n;通过泥石流容重计算公式计算或实际取样实测容重,确定泥石流体容重γc,单位t/m3;将排导槽阶梯段(2)糙率n和泥石流体容重γc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进入深潭段时的泥深hc、单位m,式中,Q为排导槽设计流量、单位m3/s、由步骤(一)确定,为泥石流泥砂修正系数、通过《DZ/T0239‑3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查表确定,B为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i0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三)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泥石流跃出深潭段时的泥深h2、单位m;或,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泥石流跃出深潭段时的流速v2、单位m/s,然后将泥石流跃出深潭段时的流速v2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跃出深潭段时的泥深h2、单位m,式中,Q为排导槽设计流量、单位m3/s、由步骤(一)确定,B为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四)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块石(8)顶面与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顶面之间的高差h式中,h—块石(8)顶面与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顶面之间的高差,单位m;ξc—修正系数,取值1.0‑2.0;Q—排导槽设计流量,单位m3/s,由步骤(一)确定;B—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hc—泥石流进入深潭段时的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i1—全衬砌底板(5)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h2—泥石流跃出深潭段时的泥深,单位m,由步骤(三)确定;(五)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块石(8)顶面与上游阶梯段(2)最低处之间的高差HH=(L+l)i0+h‑li1式中,H—块石(8)顶面与上游阶梯段(2)最低处之间的高差,单位m;l—阶梯段(2)设计长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L—深潭段设计长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i0—排导槽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i1—全衬砌底板(5)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h—块石(8)顶面与钢索网箱体缓冲层(7)顶面之间的高差,单位m,由步骤(四)确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131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吹沙造岛固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信息采集的水利水电闸门门槽防冻装置